第596章 私自募兵?!

        

        鱼禾看出了岑彭的心思,但并没有给岑彭开口的机会。

        不等岑彭讨要重甲,鱼禾已经下了逐客令,“下去准备吧……”

        “陛下!”

        岑彭急了。

        鱼禾面无表情的瞥了岑彭一眼。

        岑彭心头一颤,他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鱼禾不给,他不能要。

        要了就是逾越。

        “臣遵命……”

        岑彭赶忙躬身一礼,退出了偏房。

        鱼禾目送着岑彭离开后,吩咐吕嵩,“你去给他准备此行所需的东西,再派人去金陵,将重甲运到河南郡和颍川郡交汇处的兵寨。”

        河南郡和颍川郡交汇处的兵寨是岑彭此前带人营造的,如今已经成了一处军事要地,是鱼禾随后率军进入三辅的一个必经之处。

        重甲那东西,造出来就是给手底下人用的。

        鱼禾现在没给岑彭,不代表以后不会给岑彭。

        那东西也只有岑彭和他手底下的泰山卫拿着合适。

        冯异、马援、阴识、吴汉等人虽然也能用上,但远远不如岑彭更合适。

        冯异、马援、阴识等人善战也善谋,又跟自己麾下的兵马熟络了,已经习惯了率领混合兵马协同作战。

        岑彭善战、骁勇,谋略也不差,但他率领的兵马不多,还没有习惯率领混合兵马协同作战。

        最重要的是,岑彭率领的兵马还是一支新军,并没有太浓重的单一兵种,亦或者混合兵团的标签,更容易转职为重甲骑兵。

        最重要的是,岑彭骁勇善战,并且胆识过人,即便是以寡击众,依然不会有半分胆怯,他手底下的将士在他的引领下,也变得胆识过人。

        而重甲骑兵,对胆识的要求格外高。

        因为重甲骑兵在战场上大多数时候都充任的是以寡敌众的角色。

        所以胆识不够的人,很容易被数量庞大的敌人吓到腿软,无法作战。

        举一个最为经典的例子。

        唐太宗李世民率三千玄甲,破窦建德十万大军。

        三千玄甲往阵前一站,就是一个方阵。

        一眼看过去,你能看到首尾,也能看出他们有多大一堆。

        但是十万大军往阵前一站,那就是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头。

        就像是一艘铁舰,对上了百丈高的浪潮。

        那种压迫感,寻常人看到了都会胆寒。

        没有过人的胆识,肯定会被那令人胆寒的压迫感吓的腿肚子打颤,生出不敌之心。

        一旦生出不敌之心,士气就会为之一坠。

        士气一坠,那就会轻而易举被敌人击溃。

        所以重甲骑对胆识要求很高。

        岑彭和他麾下将士的胆识,刚好能胜任重甲骑。

        “臣遵令!”

        吕嵩躬身一礼,下去帮岑彭准备。

        次日。

        吕嵩就帮岑彭准备好了一切,岑彭也动员好了手底下的将士。

        鱼禾去令给兖州的贾复,让贾复展开对‘阴兵’的围追堵截,为岑彭随后对付‘阴兵’做铺垫。

        贾复拿到了鱼禾的命令以后,立马率领着兵马动了起来,并且给鱼禾回了一封信。

        鱼禾拿到了贾复的回信以后,才将岑彭派上了战场。

        待到岑彭走后。

        鱼禾也带着自己的侍卫队,缓缓的赶往了河南郡和颍川郡的交汇处。

        王匡和樊崇想借着‘阴兵’翻身,打鱼禾一个措手不及。

        可惜鱼禾非常人。

        他们那一点非常手段,被鱼禾轻而易举就给看穿了,破解了。

        所以王匡和樊崇在兖州所作的一切,都将成为徒劳。

        鱼禾看清了王匡和樊崇背后的谋划以后,也就不用再顾及什么了。

        他果断下令给冯异、马援、阴识三人,兵进三辅。

        阴识早早的就赶到了南郡,在得到了鱼禾命令以后,果断率军从南郡出击,杀进了三辅。

        鱼禾赶到河南郡和颍川郡交汇处的时候,冯异和马援也率军赶到了此处。

        岑彭选定的筑寨的地方是一个山谷口。

        山谷名叫回龙谷,岑彭筑的寨子叫回龙寨。

        寨子不大,仅能容纳不到五千人。

        寨子里兵马所居的,也不是营房,而是窑洞。

        窑洞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一直沿用到了后世。

        窑洞的造价不高,也不需要太多的材料,就是耗费工夫。

        穷苦百姓们没有多少钱财,也买不起筑房的好材料,但却有的是工夫。

        三辅之地的土壤以及地理环境又适合筑造窑洞。

        所以窑洞就成了穷苦百姓最喜好的居所。

        鱼禾也喜欢,因为这建筑是天然的空调,冬暖夏凉。

        明明已经到了隆冬,外面天寒地冻的,但窑洞里却暖洋洋的。

        盘膝坐在窑洞的塌上,感受着窑洞里的一丝暖意,鱼禾感慨起了古人的智慧。

        古人在造物方面,远比后世人想象的要聪慧。

        古人造出的许多东西,都是方便、实用、耐用,且廉价。

        就像这窑洞,方便营造,也方便收拾,屯粮、住人、充作营房皆可,一口窑只要不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用几十载不成问题,造价有低的吓人,仅需要一些人工和工具即可,材料上也仅需要门窗而已。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没有外物辅助的情况下,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缺点。

        挖掘的过于深的窑洞,在光线上不会太好。

        “而且也缺一个火炕……”

        鱼禾在感慨完了古人的智慧以后,环视了窑洞一圈,有些遗憾的感叹了一句。

        火炕是冬日取暖的至宝。

        天寒地冻的时候,将火炕烧的暖暖的,人趴在上面,根本就不想下去。

        那种感觉,没体会过的人根本不会明白。

        就在鱼禾考虑要不要找人在窑洞里弄一个火炕的时候,冯异和马援一起出现在了窑洞门口,齐齐向洞内施礼。

        “臣冯异……”

        “臣马援……”

        “求见陛下……”

        “……”

        “进来吧!”

        鱼禾招呼了一声。

        冯异和马援一起进了窑洞。

        走到鱼禾面前,冯异和马援齐齐向鱼禾再次躬身施礼。

        只是这一次弯下了腰,就再也没起来。

        “臣……有罪……”

        冯异声音有些深沉的说道。

        马援也跟着道:“臣亦有罪!”

        马援的声音也很深沉。

        鱼禾沉吟着道:“发生了何事?”

        冯异沉声道:“臣麾下有人私募兵马……”

        马援干巴巴的道:“臣麾下也有人私募兵马……”

        私募兵马,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是很常见的一种事情。

        大军在外征战,耗损过大,且没办法及时得到补充的话,行军大将就可以就地募兵。

        大军在行军的过程中,有义士来投,行军大将觉得还不错,也可以拿入营中。

        甚至,军中的将校可以邀请他们在路途上看到的任何一个人加入到军中。

        总而言之,在募兵这方面,这个时代还是很开放的。

        所以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不算是罪。

        但是在鱼禾麾下,确是罪。

        因为鱼禾有明令,各军将士皆是有数的,缺一个补一个,不得随意增减。

        在这方面有需求的,也得上书请示。

        此外,鱼禾治下是文武分离的,所以有明令,将校们不得在地方上随意招募兵马,影响地方上的吏治。

        军中需要兵马补充的话,可以从各地郡卫、县卒中抽调精锐之士。

        而各地郡卫、县卒,则由兵部负责招募。

        军中在补充兵马方面,只有一项权柄,那就是地方上举荐的郡卫、县卒有滥竽充数的话,他们有权退回,并且请准兵部,斩当地兵曹。

        情节严重的,可以奏请鱼禾,斩当地县尉、郡尉。

        冯异和马援手底下的人自行募兵,那就是破坏了鱼禾定下的明令。

        鱼禾微微皱起了眉头。

        马援赶忙解释道:“臣等征讨了一路,一些乡间的义士见臣等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不犯,甚至还屡屡帮百姓修桥补路,发放口粮,就主动来投。

        臣等已经明确告诉了他们,我们军中不募兵,他们若是要投军,可以去地方衙门问问。

        可地方衙门如今还在恢复吏治当中,他们根本等不到地方衙门募兵的那一刻。

        所以就结伙跟在我大军身后。

        臣等派人驱赶了几次,可他们依旧不肯离开。

        臣等又没办法痛下杀手,但又怕有心怀叵测之人混迹在其中,所以只能暂时将他们纳入营中。”

        鱼禾听到这话,有些无奈。

        他可以约束自己麾下的兵马,却没有办法去约束治下百姓的满腔热血。

        也不能去约束。

        因为百姓们在经历的兵灾以后,所表现出的一切,都是一种民心的体现。

        民心向周,鱼禾焉能约束?!

        难道要逼着民心去向汉?

        那不是自掘坟墓吗?!

        了解清楚了其中的始末,鱼禾也清楚,此事怪不到冯异和马援身上。

        义士们主动来投,还赖着不走。

        他又明令禁止,不许冯异等人对百姓刀兵相向。

        冯异和马援为了避免有探子混迹在其中,探听大军的动静,也只能将他们纳入营中。

        毕竟,大军行程外泄,所带来的后果,远比私募兵马带来的后果要严重。

        这种事情恐怕不止发生在冯异和马援军中,阴识、吴汉、岑彭等人率领的军中恐怕也有,只是还没来得及奏上来。

        ……

        ……

        【PS:今晚回家晚了,更的晚了,抱歉!今晚一更,明天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