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一家人
书名: 登基吧,少年 作者: 雁九 分类: 穿越

        

        金陵到京城两千多里,消息太迟缓了。

        “大宁的气数到了!”林师爷唏嘘道。

        老爷子世宦出身,也曾在大宁的朝廷上面君,就是如今这位君上,论起来与林师爷也有师生之实。

        “如此不是正好,早点儿打完仗,也能少死几个。”马寨主道。

        如今打仗,拼的就是血肉之躯。

        尤其是滁州军南下,一路上攻城略地,都是靠着兵卒碾压。

        打了一年仗,童兵那边伤亡数千,各帅麾下只多不少。

        如今滁州军总兵力有数十万,可这一年的减员,也有数万。

        其中,因伤致残的兵卒,有奖金随后有安置,温饱无忧;战亡的直接抚恤父母妻儿三代。

        如此一来,就是一笔不菲负担。

        马寨主心疼将士,更心疼如流水般花出去的银子。

        邓健道:“可备战!”

        冯和尚手中数着念珠,没有说话,却也多了几分战意。

        薛彪眼睛亦是发亮,却是难得有自知之明,并没有说话,似在思考什么。

        除了水进之外,杜老八也不在,他年前就去了杭州,如今坐镇杭州。

        他身份在那里,是霍五的异姓兄弟,滁州军五帅之一,代太尉府坐镇杭州正好。

        霍五坐在首座,心里沉甸甸的。

        大宁朝大厦将倾,各地白衫瓜分天下。

        因有朝廷在前头挡着,各地白衫军彼此之间都克制,就算是偶有摩擦,能和解的也都和解了。

        可没有了朝廷,转眼就是你死我活。

        如今滁州军不单单是备战“北伐”,还要决断“北伐”的时间。

        京城乱起来,亳州军、泰州军占着地利,都会先滁州军一步“北伐”。

        滁州军要是紧随其后,就能抄了亳州军、泰州军的老巢,这两支白衫退回来,就是白衫混战的局面,给了朝廷喘息之机;要是滁州军出的晚了,等到京城平定,说不得就要一家面对两家,或是面上一个统一了北方的亳州军或泰州军。

        北方固然不如江南人口稠密、经济富庶,可是北方有战马。

        战马!

        滁州军自打成兵,先是淮南,随后转战江南,一直都没有战马。

        可是大家读过兵书,都晓得骑兵威力。

        要是等亳州军或泰州军装备了骑兵,滁州军就算兵卒数多,也不占优势。

        “备战也备着……亳州也该有消息下来了!”霍五想了想,道。

        薛彪闻言,不由急了,忙道:“亳州能有什么消息?眼下怕咱们拖后腿,什么好话都会说,可回头翻脸不认人的也是他们……五哥仁义,待人厚道,可这大事上不能太仁义……”

        霍五道:“那老七有什么好主意?”

        众人都望向薛彪,薛彪眼神闪烁:“如今台州白衫灭了……剩下的就是咱们、蕲春、亳州军与泰州军这四家……蕲春那边不说了,与咱们早晚一战……总不能看着亳州与泰州合兵,到时候不管是张诚这个诚王说了算,还是徒三爷做主,都是咱们大敌,如今正是联亳抗泰或联泰抗亳的好机会……”

        大家都缄默,却也都听进去了。

        如今亳州军、泰州军,两方加起来势力也比不得滁州军。

        若是两方有这个意思,也不会有如今这个局面。

        只是因三方之前征伐方向不同,才没有正式碰上。

        薛彪的意思,是滁州军要先一步北上。

        亳州军与泰州军想要“北伐”,就要先抉择,是滁州军是战是和。

        要是两方选择战,未必能胜利。

        要是两方选择和,就算名义上“联军”,可到时候也会分主从。

        薛彪这主意,有“趁火打劫”之嫌,可滁州军却掌握了主动权。

        霍宝听了半响,道:“哪里需要联合什么,亳州军与咱们不是算一家吗?亳州的麒麟帝,可不单单是亳州的皇帝,也是咱们滁州军的皇帝……”

        虽说小皇帝只是傀儡,可有的时候名分也很重要。

        林师爷点头道:“正是,两军分立不过是权宜之计,本就系出同源……”

        “哈哈,正是,正是,本就是‘一家人’,这亳州军所在之地,就跟咱们自己的地盘差不多……”马寨主也明白过来。

        霍五亦是眼睛一亮,望向邓健与冯和尚。

        邓健战意盎然:“灭宁之战,自是不可错过!”

        冯和尚亦道:“听闻京中有古刹,心向往之!”

        薛彪看着霍宝,带了诧异:“小宝如此胸有成竹?就不怕你舅舅反目?”

        按照薛彪的意思,是直接挥师北上,武力震慑,打撒亳州与泰州联盟。

        可是到了霍宝这里,却是没有给亳州军与泰州选择的余地。

        这是笃定徒三会忍下滁州军的长驱直入?

        霍宝道:“不怕,如今滁州军已经得了三分天下,还有金陵巨城为根基,长江为天险……”

        剩下七分天下,蕲春军两分,亳州一分、泰州一分、朝廷三分。

        大宁失了大部分,已经失回天无力。

        更不要说,朝廷倾轧内讧,加速了分崩离析的速度。

        太子一死,不管是不是与金家有关,都会让帝后反目。

        到时候金家握着的人马,不仅不是朝廷的,还要防着。

        如今北伐“灭宁”在即,滁州军主动一步,掌握主动,总比落在后头,等徒三统一北方再决战好。

        至于徒三的选择……

        他是枭雄,就算不甘心居于人下,也会思量思量。

        滁州军数十万兵卒,有金陵巨城为根基,有长江为天险,还有数万水师。

        就算亳州军倾尽全力,与滁州军在淮北决战,取得胜利,滁州军也根基依在,随时卷土重来。

        除了允许滁州军跟着“北伐”,徒三没有有别的选择。

        *

        徐州州府外。

        喜宴也吃了,年也过了,代表滁州来徐州吃喜酒的水进带了手下返程。

        徒三带了手下诸人,亲自送到城门外。

        徐州距离京城比金陵近,消息也早到几日。

        只是消息隐了下来。

        除了徒三与陈举人、江平几人,其他人并不知道。

        徒张联姻已成,亳州军与泰州军也勉强算是“一家人”。

        就是张诚这个泰州白衫之主,也亲自来徐州送嫁。

        如此一来,双方就有了默契,新的一年,泰州军往山东方向,亳州军往山西方向。

        这几年江淮连年大旱,山东也有部分地方有旱灾,山西却是难得风调雨顺。

        山西风调雨顺,人口本就不少,加上这几年逃荒的人口,如今人丁正富庶。

        亳州军一县一县压过去,人口与军粮就能得到补充。

        可是没有等到亳州军动弹,京城的消息就到了。

        山西再富庶,也比不得京畿。

        只是徒三心中也有数,滁州军能看着他占徐州,却不会看着他去占京城。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亳州军就算联合泰州军“北伐”,也要倾巢而出。

        到时,滁州军会看着?

        徒三琢磨了好几日,牙都肿了,却是也明白,赌不得,也赌不起。

        想要撇开滁州军“北伐”,无异于痴人说梦。

        要是台州军还在,杭州府还在朝廷手中、十来万人马镇着,滁州军行事还会有所顾忌;可眼下台州白衫已经昨日黄花,杭州府也在滁州军手中,江南无忧。

        滁州军完全能腾出手来北上。

        既是撇不开,剩下的就是谈了。

        怎么“北伐”,所占地盘怎么分配?

        有了决断后,徒三的牙更疼了,嘴巴里跟吃了黄连似的。

        若是没有前年的滁州之变,滁州军、亳州军就是一家!

        如今看似他与江平依旧是兄弟,却早已没有昔日的亲密无间;他与霍五父子还是亲戚,也没有了之前的全心以待。

        后悔了!

        早就后悔了!

        可是徒三也明白,没有了回头的余地。

        姐夫站出来,还铺陈眼下这番基业,就不会再缩回去。

        当初姐夫肯舍得给他几千人马,如今却不会给他半个天下。

        昨晚,徒三与水进喝到三更。

        提及乡下往事,还有亳州时的艰难起步。

        其实,徒三晓得,要是滁州军也跟着“北伐”,对亳州军来说最好的统帅人选就是水进。

        水进重情厚道,说不得还有转机。

        徒三也明白,霍五多半不会如此选择。

        不管是能力,还是信任,还有邓健在。

        邓健没有儿子,也是武人性格,不耐心争权夺利。

        可是徒三依旧借着醉意,对水进道:“如今京城乱了,灭宁在即,盼着水兄弟北上,倒是你们兄弟一起进京……”

        水进端着酒盅听了,亦是满脸期待:“我回去就请命,如此大事,怎么能落下小弟?”

        今日返程,随着水进离开徐州的还有陈举人与卫海。

        这两人代表徒三,前往金陵说起“灭宁”大事。

        陈举人不用说,是徒三器重的心腹谋臣。

        至于卫海,说起来还与滁州军有宿怨。

        要不是卫海的兄弟卫江挤兑水进,就不会有江平偏心,随后挑衅霍宝之事,就不会有滁州军。

        这兄弟两人之前一人是徒三手下先锋,一人是护卫长。

        经过滁州之变后,两人都受了影响,与徒三的亲近不在。

        直到徒三占楚州,对徒三有恩情的卫老爷子带了家眷相投,卫家兄弟才重新受了重用。

        等到卫氏进了徒三后宅,卫家兄弟虽没有以“舅子”自居,却也得到徒三更大的信任,加上兄弟两个也屡立功勋,如今在亳州军中也是数得上的人物。

        之前徒三待滁州军多有顾忌,遇到事情也不派江平与卫家兄弟。

        可眼下不是过去的亲戚往来应酬,也是要谈“合作”事。

        徒三不想一退再退。

        水进来吃喜酒,带了一万亲卫!

        滁州军的防备,已经摆在那里。

        那卫海带了五千骑兵,护送陈举人“出使”,就是亳州军的态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