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章 父母的安排(第一更求月票)
书名: 我的公公叫康熙 作者: 雁九 分类: 穿越

        

        等到腊月二十八,舒舒跟着九阿哥就又到了郭络罗家送殡。

        这回门口的执事奉了孝袍跟孝带。

        外甥为舅舅穿孝袍,是个漂白布的,袖口是蓝色,要翻起来。

        舒舒也是差不多的孝袍,只是头上盘发也要包上孝带。

        跟前日的冷清相比,今日郭络罗家宅子里都是人。

        两位皇子外甥一动,跟着来吊孝的就多了。

        有都统府跟他他拉家,还有其他皇子府也都打发长史或司仪长过来送殡。

        十阿哥带着十福晋亲自来了。

        他们看的自然不是郭络罗家的情分,而是九阿哥这里。

        除了皇子府,就是几家后族与那拉家、乌雅家这样的戚属人家,也都有子弟陆续上门。

        这就是白事了,闻丧吊唁,没有报丧也能过来吃席。

        热闹是热闹,只是看着主家小猫三两只,大家也都面面相觑。

        才两三年的时间,新贵郭络罗家就时过境迁了。

        这几年变化太大了。

        败落的岂是郭络罗家一家……

        想到赫舍里家,马家,还有子弟都被清出宫中的乌雅家、卫家等。

        就有人琢磨开了。

        倒霉的人家好像有些多。

        太子的外家,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八阿哥的外家……

        大家打着机锋,眼神就往那拉家那边瞧。

        惠妃娘家排除异己,应该没有这个分量吧?

        那就剩下十阿哥了,钮祜禄家这两年也挨了几回训斥,却是没有伤筋动骨。

        不少人打量十阿哥,就看到一位板着脸的倨傲皇子。

        目下无尘模样,除了五阿哥与九阿哥之外,就没有用睁眼看过旁人,也没有跟旁人寒暄的意思。

        闹闹哄哄的一上午,出了小殡,将灵柩送到北顶娘娘庙停灵。

        送丧的亲友就此散了。

        像九阿哥与舒舒这样的无服亲则直接去了孝袍、孝带,算是除了浮孝。

        道保跟桂丹亲自送了出来。

        道保不晓得九皇子府的内情,桂丹却是晓得,当家人是九福晋。

        他看着舒舒道:“劳烦福晋费心。”

        舒舒道:“不算什么,都是九爷惦记你的缘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也当好好保重,舅太太在下头也安心。”

        桂丹老实应了。

        九阿哥道:“等出孝了回来当差,爷还有差事交代你。”

        桂丹这会儿倒是有自知之明了,道:“奴才就是个废物点心,九爷还是安排给旁人吧,别耽搁了差事。”

        九阿哥轻哼道:“废物点心怕什么,爷也要废物利用,总不能白领了钱米……”

        桂丹还想要再说,被道保呵斥道:“九爷吩咐,你应着就行了,还啰嗦什么?”

        他算是看明白了,五阿哥看着宽和,好像很心软的样子,可说不搭理郭络罗家就真不搭理了。

        反倒是九阿哥这里,嘴巴上说的难听,行事也显刻薄,可心肠却软。

        如今他在两个皇子外甥跟前没有什么体面,只能看桂丹了。

        道保这小心思都在脸上写着,只是大家也懒得与他掰扯。

        舒舒见十福晋蔫耷耷的,拉着她的手上了马车,道:“台吉还没好么?乐凤鸣怎么说?”

        十福晋红着眼圈道:“我阿哥不能说话了,身上也不大利索,乐大夫帮着找了个擅针灸的老大夫,说要扎上一阵子针再看。”

        舒舒也不知如何劝慰。

        台吉是郡王福晋的嫡长子,也是阿霸亥部的继承人,要是治不好失语症,多半是要换继承人的。

        到时候换成同胞兄弟还好些,若是异母兄弟,往后儿孙都要被打压。

        十福晋自己接着说道:“十爷劝我了,说是人还在,就有转机,像平悼郡王那样的,连个转机都没有。”

        舒舒道:“是啊,你也别太着急,要不然台吉见了,也难免着急,先可着三、五个月的功夫去治,到时候再说其他。”

        按照往年惯例,轮班的蒙古王公台吉九月底到京,二月底出京。

        到了那个时候,能不能治,治得如何,也都有了结论。

        十福晋的小脸多了忧愁道:“只能这样了。”

        另外一辆马车里,九阿哥跟十阿哥说话更直接些,道:“弟妹不是还有其他兄弟么?早做准备吧,去年汗阿玛叫我打听过,中炭毒后能否调理回来,保全性命、全瘫成了半瘫就算好的,想要跟正常人似的怕是不能了。”

        十阿哥叹气道:“同母的兄弟还有两个,大的前年送去出家了,小的才五、六岁,其他就不是郡王福晋生的了。”

        蒙古苦寒,高寿的也少。

        郡王已经奔五十的人,不能指望那个小的。

        九阿哥道:“大的还俗就是了,让台吉出家,也算两全其美。”

        他跟着南巡过,晓得蒙古差不多全民信教。

        僧人的地位也尊崇,所以教权都掌握在王公手中,不会放出去。

        台吉兄弟两个互换一下,依旧把持着部落里的王权跟教权,往后日子才安稳。

        十阿哥点头道:“已经打发人给郡王福晋送信了,不管如何安排,还要看郡王福晋的意思。”

        九阿哥没有说什么。

        到了皇子府,兄弟妯娌就散开,各回各家。

        都腊月二十八了,家家也都忙着。

        舒舒这里也不例外。

        先听邢嬷嬷、李银、小棠等禀告了过年的准备事宜,又听齐嬷嬷说了奶嬷嬷、保母嬷嬷过年轮值的安排。

        九阿哥这里,则要轻省许多,如今福松不在,府中庶务都是曹顺兼着。

        他是个老成干练的,处理的井井有条。

        九阿哥简单听了,就不操心了,只对曹顺道:“圣驾初三奉太后去畅春园,叫人预备马车,初三跟着往畅春园去。”

        曹顺应了。

        等回到正房,九阿哥跟舒舒道:“到时候可以带着丰生他们给太后跟娘娘请安了,咱们要是不过去,五嫂也不好带阿哥过去,皇祖母跟娘娘还没有见过侄儿,肯定惦记。”

        舒舒道:“随爷安排。”

        去年因待产的缘故,没有跟着过去,在府里也是干呆着,没有什么意思。

        到了那边妯娌们挨着,相伴着说笑,也是打发时间。

        九阿哥算了一下日子,道:“这一年下来,刨除去出京的日子,在京城的时候,圣驾在畅春园驻扎的日子越来越多了。”

        舒舒道:“夏天的时候的,还是园子里更好些。”

        这大正月,正冷的时候,舒舒不晓得为什么康熙还要着急忙活地移驻。

        就算这几年的上元节赐宴都在那边,可是也不用大年初三就过去。

        结果去年、前年都是早早去了,今年也不例外。

        九阿哥嗤笑道:“冬天也好啊,去看嫔妃、贵人方便了。”

        园子里跟宫里最大的区别,就是比宫里方便,行动也肆意。

        不像宫里,传个贵人伴驾,前朝后宫都知晓。

        舒舒横了九阿哥一眼,道:“爷往后还是腹诽吧,未必如此,和嫔跟王贵人未满三个月,这回应该不会跟着去园子里。”

        九阿哥轻哼道:“老爷子不服老呢,这是两个嫔妃遇喜还不知足,指定想着多多益善,不说别的,只说清溪书屋前头的数观音竹,这目的昭然若揭。”

        舒舒不好点评,就岔开话道:“炭毒太可怕了,回头想个法子,看能不能找到代替炭盆跟熏笼的东西。”

        九阿哥道:“要不然跟地龙地的,多加几道火墙?盛京宫里的老屋子,就是那样的,一圈火墙,烧着方便,比地龙还暖和……”

        舒舒想的是土暖气。

        早年集体供暖前,大家都用过的土暖气。

        真要说起来,跟九阿哥说的火炕异曲同工,反正都是明火不在室内。

        这样一来,就算燃料没充分燃烧,也有其他的烟道排烟,不会有炭毒的危险。

        舒舒就道:“火墙略显笨拙,还占地方,若能有替代的就好了。”

        九阿哥点头道:“那爷好好琢磨琢磨,咱们倒是没事,用的都是好炭,下头人也要防着意外……”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