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秦始皇后 第40节
书名: 大秦始皇后 作者: 青青小艾 分类: 穿越

        至于另一个……

        好像,是自己?

        嬴政定睛一看,又发现林阡头顶那两个胖娃娃随着方框的缩小而缩水,很快消失在了自己的视野当中,再寻不到一点儿踪迹:“……”

        他下意识握紧了剑,若非顾虑林阡,几乎要下意识劈了过去。

        林阡完全不知道嬴政身上发生的变故,见他身体紧绷,不由担心地看向他。

        嬴政扯了扯嘴角,沉着脸没有多提。

        林阡担心又无语,看着他闭紧如蚌壳的嘴巴时,简直想伸手帮他掰开,让他有话不说让人担心。

        她不知道,就在她给嬴政掰开嘴的画面在脑海一闪而过时,自己头顶突然闪现出一个方框,以及两个胖娃娃。然后两头身版的林阡,转身就抓住了两头身版嬴政肉嘟嘟的脸颊,伸手将他的嘴巴扯出了一条缝。

        将这一幕收进眼底的嬴政:“……”

        林阡:“???”

        【不是,嬴政你怎么了?接受信息过多,脑子……卡主了吗?】

        嬴政看了眼方框——

        小号林阡正满眼好奇地、一下又一下地,戳着小号嬴政的脑袋。

        嬴政:“???”

        ==·过年·==

        时间一晃而过,马上就要过年了。

        送去蜀郡的土豆已经全部催发了芽,如今已经送到了受灾严重的百姓手上。

        每一个百姓都严格按照林阡的提醒,在给土豆切块的时候,都会反复再三地数清楚上面芽眼的数量,然后才会慎而又慎地下刀——

        太仓都说了,这土豆如果能在过年前从地里面长出苗来,他们今年就能过一个饱足的好年。

        能过个好年,谁又会想饿着肚子过年呢?

        所以尽管大家都不太相信太仓说的,这从未见过的土疙瘩是一种高产粮种,他们在对待土豆的时候仍像是在对待最珍贵的宝贝一样,之后松土、施肥,更是严格按照太仓的嘱咐行事,不敢有一丝马虎。

        等将土豆埋进了地里,老百姓更是恨不得一日到地里去看上四五次。

        但,土豆苗就是不冒头。

        ……

        胡仲是家中老二,今年已经四十岁了,因为家里穷,直到三十多岁才娶到了婆娘。前年他婆娘刚给他添了个大胖儿子,今年地动前又刚给他添了个大胖闺女,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是越来越滋润。

        他甚至还攒了些许钱财,想找读书识字的里长帮忙给两个孩子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谁知道一场地动,房子塌了,钱财没了,原本养得白白胖胖的孩子也瘦了。

        但最让胡仲担心的,还是刚生完孩子就遇上了地动的婆娘。她月子都还没出呢,家里养来下蛋的鸡,还有之前攒下的鸡蛋就全没了。

        没得吃,怎么养得好身体?

        胡仲最近急得是嘴角冒泡,甚至都想大着胆子去山里捉几只猎物回来给婆娘补补身体。

        就在这个时候,太仓来了。

        他还带来了土豆。

        不止如此,许是对土豆非常自信,他甚至与当地郡守说了可以让生活艰难的百姓预支一部分粮食。

        胡仲第一个就去预支了。

        在他将粮食带回去后,他婆娘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不但自己脸色变好了,原本被饿得嗷嗷哭的小闺女也有了汤汁之外的吃食。

        因为这,胡仲对地里的土豆简直看得跟心肝儿似的,别人一天要去地里看四五趟,他倒好,直接住在地里了,每天除了回家做饭的时候,难得回去一趟。

        是以,他也成了最早发现土豆发芽的人。

        那天正是清晨,胡仲刚发现自家地里的土豆冒出苗来了,便迫不及待地惊喜大叫,直接将附近的里长惊动,而后一起来了他的地里。

        太仓得知消息过来检查后,立刻让官衙给了他足够一家三口吃到饱的口粮。

        其他人见状,愈发在意地里的土豆。

        而就在那之后,其他人地里的土豆也都接二连三地冒出了苗来。

        太仓也遵守承诺,立刻让郡守给他们每人都分发了足够的粮食,让他们得以好好过个年。

        -

        林阡并不知道自己的土豆给蜀郡带去的变化,她正想法子征求嬴政的同意,希望能在除夕和过年这两天出宫去看热闹。

        嬴政一开始倒也没拒绝,甚至称得上爽快地准许了此事,还特意将蒙恬派到了她身边——

        过年人多,容易出意外,蒙毅到底不比蒙恬经验丰富。

        但就在除夕的前一天,李斯等人急匆匆地入宫求见嬴政,说是赵国那边出大事儿了。

        ……

        嬴政本想在九月发兵攻赵,只是因为蜀郡突如其来的地震不得不改变时间。

        他当时还挺失望——

        毕竟错过那个好机会,不但影响士气,还等于给了赵国更多时间处理内政。

        按照正常发展而言,确实是这样的。

        就像是秦国只花了不到一个月,就将蜀郡的灾民安抚妥当。嬴政想着,赵王就算再无能,多出这一个月至少能减缓国内的一部分矛盾吧?

        但事实并非如此,又一个月过去,赵国国内的矛盾不但没有缓解,反倒还愈演愈烈了。

        听说,好些个赵国贵族都被饿急了眼,自认已经活不下去的百姓杀了。

        贵族死亡可是大事儿,赵国上下立刻就炸开了锅。

        恰好这个时候,秦国处理地震的手段给了他们参照,赵王这才急急忙忙地强征贵族家中存粮,又妄图如嬴政一般出面安抚快要暴动的百姓。

        结果自然是,他差点儿被失望愤怒到了极点的百姓,刺杀成功。

        赵王被吓得就此龟缩在王都,再不敢出面。

        可赵王强征来的粮食哪儿够百姓吃呢?何况在粮食送往各地的途中,还有不少同样损失严重还被强征粮食的贵族截留下来了部分,等粮食真正送到百姓手中……

        赈灾安抚百姓?激怒百姓才对!

        ……

        恰在这个时候,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

        而在不久之后,秦国找到了一种亩产八百斤的高产粮种的消息,就随着他的回国在其他国家宣扬开来。

        他自己没能带走玉米,却妄图以此逼迫秦国交出玉米,亦或者寄希望于其他国家想办法从秦国弄到玉米,到时候再从其他人手中交易。

        燕太子丹的目的确实达到了。

        就在他命人将这个消息传遍各国后,各国上下也确实都对玉米动了心,甚至难得齐心协力想要从秦国搞到粮种。

        但受限于秦国严格的户籍制度,他们在给嬴政写信讨要玉米被拒后根本没办法增派新人去秦国,只能动用以前就潜伏在秦国的势力。

        而其中身份最重要,也最接近玉米的人,便是在嬴政的后宫。

        不一定是后妃,还有宫里的宫娥与内侍。

        但……

        这群人几乎全都在刚接近存放玉米的仓库时,立刻就被早有准备的守卫们抓了起来。

        然后嬴政又顺藤摸瓜,直接将各国埋在咸阳宫的探子们拔除了个七七八八,即便牵连到了后妃也绝不手软,全部禁足降位分剥夺所有待遇派人严加看守!

        这些人落马后,余下的势力几乎再也翻不起半点儿风浪。

        嬴政命人将抓住的探子斩首示众。

        这无疑激怒了宫外的探子,于是短短时间内,咸阳城中就发生了不下十起刺杀事件。

        但无一例外,全都失败被抓了。

        剩下的探子这才明白过来,如今发生一切根本就是秦王嬴政设下的圈套。他们立刻收拾好东西想要逃跑,却在出城的时候,被赶到的士兵直接抓了起来。

        各国在秦国埋下的探子,近乎全军覆没。

        ……

        在这种情况下,嬴政是万万不敢让林阡出宫的。

        林阡留在宫里,大半时候都跟在嬴政身边,周围都是心腹把守,基本不可能遇到危险,但若是出宫可就说不准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侥幸逃脱的探子狗急跳墙,对林阡这个还算出名的后妃痛下杀手。

        林阡略有些失望,却也只能放弃。

        ……

        探子死光了,对各国而言虽然是极大的打击,却也算不得伤筋动骨。

        但没得到玉米,对赵国而言,就有些伤神了。

        谁都知道,秦赵两国这一战无法避免,偏偏赵国接连两年遭灾,一年大地震,一年□□,真要打起仗来,他们根本就拖不起。

        司马尚就曾主动和赵王提过——

        “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玉米。若能拿到足够的玉米交给百姓种植,赵国也许还能撑上三四年;可若是拿不到玉米,最多两年,赵国就会被秦国吞并!”

        但最后的结果所有人也看到了,他们连玉米的一根毛都没摸到。

        原本玉米的刚传出时,赵国上至贵族下至百姓都对其充满了期盼,心里也泛起了微薄希望,可最后结果一出,赵王无能的印象几乎烙印在了所有人心里。

        赵王上位本就不得贵族大臣拥戴,几件事接连发生后,他对朝政的掌控力更是达到了历史新低,许多人根本不卖他面子。

        为了挽回局势,赵王搞了个骚操作——

        鼓动贵族百姓,聚集全国粮草,全部运到前线做殊死一搏。

        嬴政得知这消息,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但赵国都做好了打仗的准备,秦国怎可认怂?嬴政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动员全国,加派兵力与粮草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王翦与杨端和是早就定好的主将,人也早早赶去了前线。

        秦国士兵之勇武,也向来不用担心。

        剩下的,则是后勤安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