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李二开始坑人了
书名: 贞观无太子 作者: 赴醉人 分类: 穿越

        

        高昌王妃的做法可能有些直白,但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她还真没做错。

        有个一儿半女傍身的慕容婉秋,和没一儿半女傍身的慕容婉秋,绝对是两回事儿。

        而且,她的几个儿子想要在未来有个奔头,确实需要慕容婉秋为李承乾留下一儿半女的。

        当然,她也有自己的野心。

        如果她的外孙今后能继承大唐的大宝,那自然是不一样的。

        哪怕是百年归后,她到了地底下也能和慕容孝隽有个交代。

        虽说这可能很难,但真还有机会。

        机会这个东西,只要让人瞅着了,就没人愿意放弃。

        就像李恪,都说他身负前朝血脉,难登大宝,而且长孙无忌这些人也不会让他登临大宝。

        他要走夺嫡这条路,本就是千难万难。

        那你说他知道么?

        他知道的!

        但知道又如何?

        该争还得争,该夺还得夺,在事情没有结果之前,谁都以为自己就是那位天选之子。

        谁会服谁啊?

        所以说,有些时候看到机会,其实比看不到机会更恐怖。

        ……

        长安城,房玄龄的府邸。

        这段时间,房玄龄一直在琢磨。

        作为大唐的当朝仆射,他是不愿意看到如此强势的太子的。

        哪怕他儿子也在大明王廷,都不重要。

        当然,他也不会将房遗爱给喊回来。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管怎么说,他都得给房家多留一条退路。

        “准备一下,老夫要进宫。”在自家中堂琢磨了一天的房玄龄,突然起身说道。

        很显然,他已经有了个大致的想法。

        管事的闻言,当即就去给他准备马车了。

        不多时,房玄龄就进了皇宫。

        还是两仪殿,只是此时的两仪殿除了那些宫女太监以外,只有他们君臣二人。

        “房卿这是有要事儿?”李二很奇怪地看着房玄龄。

        按理说,以房玄龄的身份,不应该犯这种错才对,可偏偏房玄龄就犯了,这就耐人寻味了。

        房玄龄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自己不该如此,可有些事儿还真就只能这样,当即就说道:“陛下,之前老臣和齐国公等人……”

        他倒也没有直接开口,而是先将之前他和长孙无忌等人商议的结果说了一番。

        李二听后点了点头,对大唐的这些老臣,他还是满意的,一个个的都还能拎得清。

        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众人的表现,确实没什么好指摘的,哪怕是侯君集,也是如此。

        “倒是让众卿家费心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都是臣等应该做的。”房玄龄立马说道。

        听房玄龄这么说,李二笑了笑,他都有些看不懂房玄龄了,大唐的当朝仆射,居然在短短时间内犯了两个为官的忌讳,这可就有些意思了。

        他不相信房玄龄不知道,可房玄龄明明知道,却还是这么做了,那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房玄龄有目的!

        有了这个想法后,李二也就不再多言了,就这么看着房玄龄,他倒是想看看,看看大唐如今这文官之首,究竟有何目的。

        房玄龄多聪明的人啊,见李二不说话,当即就知道自己的那点儿小心思被李二察觉到了,当即就说道:“陛下,老臣觉得我们做得还不够。”

        “还不够?”李二明显一愣,要说的话,大唐如今确实做了很多了,关键是,能做的其实也有限。

        毕竟李承乾如今于长安来说,山高皇帝远的,而且还有自己的固有地盘,李二就算想遏制李承乾的发展,能做的也只能是就大唐方面而已。

        “不够。”房玄龄说道,“如今殿下雄兵数十万,纵观历史,何时有过雄兵数十万的太子?

        虽然这些都是殿下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现在看来是好事儿。

        但坐拥数十万大军的殿下,于我大唐而言,真就未必是福,更有可能是祸!”

        听房玄龄这么说,李二来了兴致。

        这个道理他懂的。

        拥兵数十万的太子,的确是祸非福,这个道理他懂,比任何人都懂。

        但有些话,确实不是他这个做父亲的应该说出口的。

        “房卿为何如此说?”李二笑了笑,说道,“毕竟这是高明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兵马,于我大唐而言,怎么就是祸非福了?”

        房玄龄心中冷笑,我可没说是祸非福,你这就开始篡改我的意思了?

        当然,对于李二的无耻,他们这些老臣也是早有领教,倒也没当回事儿,当即就笑道:“殿下今年好像也才十五吧……”

        一句话,直接把李二干愣住了。

        是啊,李承乾今年才十五,而且还他娘的是虚岁!

        他十五岁的时候虽然也崭露头角了,但和李承乾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关键是,他自己如今也才三十多岁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未来,还得且活几十年呢。

        李承乾那小子,能熬得住?

        就算李承乾能熬得住,他麾下那些精兵悍将能熬得住?

        他们为什么愿意跟着李承乾混,不就是李承乾有着大好的未来么?

        “房卿打算如何做?”李二沉声问道。

        纵使他不愿意面对,但这些问题终究还是要面对的。

        有时候,他不是非要防着李承乾,而是李承乾为代表的利益集团。

        他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难道说当年是他非要发动玄武门事变么?

        不是的,是长孙无忌、是侯君集、是尉迟敬德、是房玄龄、是杜如晦、是程咬金、是秦琼、是屈突通、是段志玄这些家伙日以继夜的劝说!

        而他们这些人为何如此执着的劝说李二?

        不就是为了谋求自己的政治诉求么!

        这些东西他都经历过的,所以,他是真的懂!

        有些时候,不是李承乾要做什么,而是他的那些麾下推着他去做什么。

        还别说,李二把这个是看得真的透彻。

        在原本的历史中,李承乾最终还真就走上了这一条路,效仿了李二,但你说只是他一个人一意孤行么?

        还真不是。

        是以侯君集、杜荷、李元昌等人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在不停的推动。

        他和李二唯一的区别就是,李二成了,他没成,仅此而已。

        房玄龄也是这些事儿的亲历者,所以,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到现在都记得,当初他们知道李二明明有这个想法,但他们还是苦口婆心的劝了许久,才有了后面的玄武门之变。

        要知道,当时他们可是比李二还上心啊!

        因为他的立场又不一样。

        他当时作为臣子,很清晰一件事儿,那就是他们不先发制人,等李建成真的上位以后,李二会不会死他们不知道,但他们这些家伙怕是都没有啥好下场。

        所以,他更明白李承乾那些麾下的想法。

        哪怕他们现在什么都没做,但不代表未来还能一直如此克制。

        真要是再过些年,坐拥数十万大军的大明,那些家伙真的会没有想法么?

        怎么可能,功大莫过于从龙!

        他们这些家伙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所以,得防着,这是必须的。

        如今,听李二问了起来,房玄龄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当即说道:“陛下,老臣是这么想的。”

        “嗯?”

        “如今大明和我大唐接壤的地方,也就是洮州与河州,我们何不将这两州合为一府或者一道,设一大都护。

        然后派十万大军长期驻守于此,设一行军总管。

        我们可以相信殿下,但那些异族不可不防啊。

        如果未来大明出现不可言之事,我大唐若是没有一点儿准备,数十万大军岂不是顷刻间就能挥兵东进?

        到时候再调兵就晚了。

        而且,殿下想做一个边境贸易口岸,我大唐也可以做啊,为什么一定要放在大明,放在我大唐又当如何?

        我们要是也有一个贸易口岸,对我大唐来说,其实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届时,我们完全可以让驻军严打走私,对大明进口的货物,苛以重税,并可控制我大唐所有的出口产物。

        最关键的是,我大唐可以借此打造一座西北雄城,这对我大唐来说,绝对是有利无害。”

        李二闻言,仔细琢磨了一番。

        微微点了点头。

        他其实懂房玄龄这么做的目的。

        可不止他说的那些。

        但另外的目的,房玄龄是不会宣之于口的,有些东西,还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琢磨了一番后,李二问道:“那如果设一大都护,房卿认为谁能胜任?”

        “齐国公。”房玄龄笑道,“齐国公应该是最适合的人选了,不管是从身份,还是和殿下的关系来说,当下,都非他莫属。”

        长孙无忌?

        李二只是瞬间就反应过来了,房玄龄这还是有私心啊。

        不过对于他来说,手底下的臣子有没有私心,他还真不在意。

        用李二的话来说,有点点儿私心的臣子,那才是好臣子,就怕那种一点儿私心都没有的臣子,跟他妈个圣人一样,这种臣子才是最让李二反感的。

        他做不了圣人,这是注定的,所以他也不想和圣人打交道,圣人,那就应该吃元宝蜡烛灰去。

        不过再想想,房玄龄此番怕是做足了准备才来的。

        还别说,长孙无忌还真就是个最合适的人选。

        一来,长孙无忌如今在朝堂上没有个正经差事儿,外放一都护,不算委屈他。

        关键是,这一任都护,还真就是最能出成绩的。

        真要是长孙无忌今后能打造一个西北雄城,那就是他的政绩,哪怕长孙无忌知道这是房玄龄给他使的计谋,他也没法明着抱怨。

        而且,有通商口岸在,要打造一个西北雄城,难度还真不大。

        毕竟如今大明出产的那些商品,在大唐那都是最紧俏的!

        当然,对于李二来说,长孙无忌之所以是最合适的人选,其实还不是这些,于他而言,长孙无忌是最值得他信任的。

        这一点儿,他压根就不会担心。

        “辅机确实合适,那行军总管伱有什么想法?”李二问道。

        对于李二接受自己的意见,房玄龄不意外,他的确一直都是站在李二的角度在思考问题,哪怕有些时候站得不是很准确,但问题也不是太大。

        毕竟帝王心思,也不是他一个臣子可以揣度的。

        当然,这也只是话这么说罢了,他们这些家伙,谁又没有揣摩过李二的心思呢?

        这下说道行军总管,房玄龄笑道:“当属吴国公最为合适。”

        李二笑了,果然如他所想。

        吴国公是谁啊?

        那是尉迟敬德,武将中,李二最为信任的人!

        而且,这老东西,别看他大大咧咧的,但大方向上,从没有错过。

        当初若不是李二死保,尉迟敬德都被李元吉给害死了。

        让他坐镇西北的话,还真就是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先等等吧。”李二笑道,“这老小子,在高句丽没占到太大的便宜,这会儿要是不在薛延陀的身上找回些面子,朕还真怕这老小子敢抗旨。”

        他也就是这么说说,其实他清楚,真要是他下旨召尉迟敬德回京,尉迟敬德还真不会抗旨。

        不过他如今需要迅速拿下薛延陀,反正西北的事儿,也不急于一时。

        而且这事儿也没那么快就定下来,届时还得和朝臣再商量一番,他也需要问问长孙无忌的意思。

        房玄龄笑了笑,说道:“那是自然,先等等,反正也不是太着急。”

        虽然他们都想防着李承乾,但对他们来说,李承乾也没这么快能威胁到大唐。

        毕竟李承乾也才刚刚结束大战,内治都还得花上一段时间。

        “最近倒是让房卿辛劳了。”李二说道,“来人,赐……”

        李二就是这样,你做的事儿让我满意了,赏赐自然不在少数,他也不吝啬赏赐。

        当然,初唐时期,赏赐的东西倒也算不上多奢华,不过房玄龄看重的也不是奢华与否,主要还是李二的态度。

        李二有这个心思,那就说明他此番没有做错。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房玄龄今天可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为此,他甚至专门给了李二一个抓了他两个小辫子的机会,就是在借此表忠心。

        否则,作为大唐的文官之首,沉浸官场多年,他怎会连犯两个错。

        不就是为了让李二明白他的心思么。

        当官啊,哪儿有那么容易,行差踏错一步,都可能是万劫不复的结果。

        “谢陛下赏赐。”躬身施礼后,房玄龄也就起身告辞。

        今日的目的达到即可。

        看着房玄龄离去,李二笑了。

        “这老家伙,还真是越老越精,辅机想和他过两招,还是嫩了些。”李二笑道,“也好,去历练一番也不错。”

        他知道长孙无忌如今明里暗里想和房玄龄过过招,可如今看来,长孙无忌还是年轻了些。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