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辽东的良田
书名: 北宋大山贼 作者: 爱妃家的郑 分类: 穿越

        

        黄弘毅和自己的家人亲朋聊着天,互诉衷肠,告别着自己的父母,家中的气氛有些低沉。

        不过也并不是很难理解。

        黄家家境富裕,黄父黄母如何能舍得让自己的儿子上战场去和人搏命。

        ……

        与此同时,高阳村中的另一户人家,却是另一副截然不同的光景。

        高阳村中除去黄家这样的富户以外,其实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

        对于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当兵并不是为了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荡虏军的军功田,超高的军饷,才是吸引他们参军的最主要的理由。

        高阳村,一座青砖瓦房中。

        一家人围着一根蜡烛,坐在餐桌边上,桌子上摆着一盘盘的鸡鸭鱼肉,十分的丰盛。

        高远坐在桌前,一身的军装十分的笔挺,而在他的身边坐着他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

        高远面容刚硬,脸上有一道看起来很狰狞的伤疤,是在战场上留下来的。

        他是家中的老大,是年龄最大的那个。

        高家的家境很不好,在高远加入荡虏军之前,一直处于是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情况。

        家中只有十几亩土地,还都是旱地,算不上良田,想要养活一家子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是十分艰难的。

        每年春天,那都是一家人最难熬的时候。

        为了缓解一下家中的生存压力,高远选择了加入荡虏军,用自己的一条命来给家人还几十亩安家田。

        但是,自从他加入了荡虏军之中,表现的却是非常不错,每战必冲锋在前,立下了不少的功勋。

        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近百亩良田到手,还有每个月一发的军饷,家中原本的茅草房也是变成了青砖大瓦房。

        家中的老人孩子脸上都有了红润,一家人身上的衣服也大多都是崭新的,家中时不时还能见到点荤腥。

        只不过,代价却是高远在战场上留下的一身的伤疤。

        “啊远,你们又要出征了?”

        高远的老父开口询问道,一双苍老的眼睛里满是怜惜。

        高远点了点头。

        “是的父亲,这次陛下是准备彻底灭金的,陛下给我们许诺,灭金之后辽东那些肥沃的黑土地每人赏赐一百亩起步。”

        高远说话间,眉眼之中满是激动和兴奋。

        一百亩土地啊那可是!

        还是肥沃的良田,这些土地对高家这种家境来说,是非常的珍贵的。

        最起码,在高原参军之前,一百亩土地对高家来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即使是将他们一家人都卖掉,也是换不来的。

        高父脸上的表情却是有些迟疑,看着自己的儿子,语气怀疑的询问道。

        “辽东,那不是关外苦寒之地吗?那地方能有什么良田?”

        对于自己儿子随军出征,高父其实并不反对。

        因为他的家境,实在是太穷了,不允许他反对。

        要是没有自己大儿子的军饷,安家田,军功田,他一家十几口人不知道已经饿死多少了。

        他没立场,也没脸去反对自己出征!

        自己儿子每次出征回来,都能带回来不少的赏赐和军功,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家人的生活才能够越来越好。

        一家人,其实对高远随军出征的事情,是很期盼的!

        没有战争,就没有军功,没有军功,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就无法改善。

        听到了自己父亲的问话,高远挠了挠头,然后开口说道。

        “父亲多虑了,辽东的土地还是很肥沃的,虽然因为气温低只能做到一年一熟,但确实都是上好的良田。”

        高远将他从军中教习那里听来的,什么土壤组成成分,日照,温差,水源等都给自己的父亲讲了一遍。

        其实,原本他也是以为辽东都是一片蛮荒的酷寒之地的,在听完军中教习的讲诉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原来的理解究竟有多么的错误。

        原来,辽东也是上好的地方,只是没经过开发而已!

        只要是经过了开发,将会是一个堪比江南繁华的塞上江南。

        “父亲,辽国和金国都是自辽东兴起的,要是辽东真的是一片蛮荒,哪里能够出现辽和金这样的国家。”

        “在大秦起兵之前,朝廷在辽金面前可是不堪一击的。”

        高远开口对自己的父亲说道。

        高远的父亲露出一副恍然的表情。

        “唉,只是,这百亩良田在辽东,离咱们家可是十万八千里啊,就算是都是良田,那咱们家也不能抛家舍业的去辽东啊。”

        高父却是还有些疑虑,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眼中,辽东那是绝对的苦寒之地。

        要是搁在高远参军之前,家中快要揭不开锅的时候,让他去辽东,去了就给一百亩地。

        那高父肯定是一点都不犹豫就要去的。

        但是现在,高父却不是那么想的了,自己家现在有百十亩良田,钱财什么的也是不少,生活正在一点点变好。

        干嘛要去关外受罪啊!

        就算是关外的一百亩良田,对高父的吸引力也是有些寥寥。

        “父亲,我想好了。”

        高远满脸严肃的开口说道。

        “什么?”

        高父询问道。

        “这次陛下在辽东赏赐的土地,我给三个弟弟们一人二十亩,让他们在辽东安家立业。”

        高远开口说道。

        “剩下的田地我可以挂靠在朝廷组织的田庄上,将土地授权给田庄,我每年等着收租子就行。”

        陈言为了解决荡虏军士卒家的距离和军功田的距离过远,无法兑现的问题。

        陈言采用了军功田庄的制度。

        每多少亩军功田算是一个田庄,朝廷使用战俘罪犯,或者是雇佣人力来进行大规模种植。

        种植所得除去交税和给工人发钱之外,剩下的全部换成现钱归荡虏军士卒所有。

        也就是说,荡虏军士卒甚至是本人都不用到辽东去,就能每年等着收益送上门来。

        陈言为了荡虏军士卒,也算是操碎了心!

        高父点了点头。

        “好,好,好,二娃子,三娃子,四娃子,还不赶紧谢谢你们大哥,那可是二十亩良田啊。”

        高父十分的感动,自己大儿子对弟弟们实在是太照顾了。

        那可是一人二十亩的良田啊,不到这个时代,永远都无法想象这个时代中国人对土地的热忱。

        虽然这二十亩的良田是在辽东,但是二十亩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管什么时候,这二十亩良田都是能养活一大家子的。

        ……

        第二日,高阳村村口,一个个军装笔挺的荡虏军军士从各自的家中走出,来到了村口,在和自己的家人依依惜别之后,坐上马车返回了军营。

        马车是荡虏军军方的马车,专门用来接送这些返乡的荡虏军士卒的。

        是新型的四轮马车,由两匹马拉动,一辆车上可以坐二十人上下,由于马车是四轮的,所以可以拉的承重要比两轮马车多的多。

        这样的四轮马车,在战场上,不管是转移伤员,还是运送粮草辎重,都是一件神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