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精度

        

        “还请殿下示下。”杨贺目露期待。

        “你去一趟金陵,和董安一起办个展会。”

        赵煦对杨贺说道。

        “展会?”杨贺皱了皱眉头。

        赵煦点点头,“就是找个人流密集的地方,将王府的货物展示出来。”

        他对这次的展会还是很重视的。

        毕竟经过和势族的一番争斗,他基本拿下了大颂的全部市场。

        他的货物今后将在大颂畅行无阻。

        所以这次展会如果办得好,会给王府带来巨额的订单。

        燕州的财政问题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原来如此,下官懂了。”杨贺笑道:“说起来,下官倒是有点想董安这小子了,嘿嘿。”

        赵煦道:“除了不在燕州,他在金陵可是过的如鱼得水。”

        为了方便及时得到金陵的消息,他早就让徐克塞了几个炎卫的成员在其中。

        过不了多久,炎卫的火锅店还会在金陵开张。

        到时候,燕州与金陵的消息往来会更加频繁。

        他也能及时掌握京师的动态。

        正因此,董安在燕州商行做什么,他还是一清二楚的。

        “也是,金陵如此繁华,这小子可不会让自己吃亏。”杨贺瞥了瞥嘴。

        点了点头,他对杨贺道:“这两天你便出发,对了,专门准备一些送到宫中去,而且要在展会开始之前送去。”

        他这么是在给赵恒制造一个假象。

        就是他这位皇子与他这位皇帝的关系依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既然大家都是相互利用,表面上的工作还是有必要做的。

        毕竟他还不能脱离大颂,需要大颂的市场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银子发展封土。

        而等他的舰队起航,占据了一定的海外市场后,他便会亮一亮自己的利爪。

        让赵恒清楚,他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

        又吩咐了几句,赵煦让杨贺离去。

        杨贺转身要走,赵煦突然叫住他。

        “且慢,除了这瓶装美酒之外,本王打算再给你一件商货带去金陵。”赵煦说道。

        他的封土拓展至四个郡,建设这四个郡自然需要大量的银子。

        趁着这次展会,自然推出的商货越多越好。

        而他要给杨贺的这件东西不复杂,但绝对都能赚钱。

        “新的商货!”杨贺闻言,眼睛顿时直了。

        赵煦也不多说,“你回去等着便是,本王这两天就交给你。”

        “是,殿下。”杨贺喜滋滋的,屁颠屁颠地去了。

        目送杨贺离去,赵煦休息了一阵。

        下午的时候,他去了兵仗司。

        一个是把新的商货造出来,一个是为了上次交代王应的事。

        到了兵仗司,他直接提了汞柱件事。

        王应闻言,得意地笑了笑,“不瞒殿下,这第一把原尺,下官令匠人做出来了?”

        “做出来了?”赵煦闻言大吃一惊。

        王应点点头,“下官见殿下这些天一直在为学堂讲学忙碌,就自己斗胆尝试,正如殿下所言,试了几次,这汞柱的高度都几乎相同。”

        一面说,王应一面引着赵煦到了一间屋里。

        在屋子的中间,里面正有一个粗糙的细玻璃管。

        玻璃管里大部分体积被汞占据。

        这正是一个粗略的汞柱。

        接着王应对一个官员说了声。

        那官员离去,不多时拿着一把笔直的竹尺过来了。

        在竹尺上有一道道的横痕,毫米的短,厘米的位置长一些,基本和当代的尺子没多大区别。

        “可以啊,是本王小瞧你们了。”赵煦十分欣慰。

        古代的匠人其实是很聪明的。

        否则他们也不会创造出铆接,瓷器这些令人震撼的精湛工艺。

        在当代,他们只是在一套失败的体系下生活,所以才会在近代因为没有攀上科技树而走向衰落。

        其实只要给他们指明道路。

        他们会创造出惊人的成就。

        在大颂也是一样的道理。

        王应和兵仗司的匠人不过缺乏指导而已。

        给他们一个蓝图,他们同样能实现。

        这把原尺就一个证明,今后,他当更加信任他们的能力才是。

        “殿下过奖了,其实也失败了很多次。”王应笑道。

        毕竟把这段尺子分成760等份可是个艰难的工程。

        他抽了十个匠人专卖雕刻,七天的时间他们几乎疯掉。

        最终只有一把刻度均匀,符合他的要求。

        “嗯,失败是成功之母,今后你要把这句话刻在兵仗司的墙上,让每个兵仗司人都记住。”赵煦道。

        失败是在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多了,成功也就不远了。

        “殿下这句话深的下官之心。”王应闻言,顿时觉得说道自己的心坎里去了。

        这是他一直教导王崇的。

        赵煦微笑点头,他欣赏的就是王应的这个品质,耐磨。

        原尺造了出来,对他来说也是该把游标卡尺做出来了。

        有了这个东西,下一步就能让匠人打磨钻头了。

        毕竟钻头对精度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于是他让王应取来纸笔,在纸上将游标卡尺的画了出来。

        游标卡尺的打造其实不难,难就难在刻度。

        但现在原尺出来的,难度就没有了。

        只需要拿着原尺对照在钢条上刻就行了。

        王应望着图纸上的图形微微点头。

        在他看来这游标卡尺就是直尺一端多个横刀造型,再锻造出一个卡扣能够套在直尺上。

        虽然复杂些,但是匠人们能打磨出来。

        “就按照这个来,游标卡尺做出来了,燧发枪的制造便走上日程。”赵煦说道。

        尽管他想立刻什么都拥有。

        但是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地方他只能一步步先建立精细手工业。

        再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更复杂的机械。

        说了这件事,赵煦又道:“这次来,本王还有件一件事,要和你一起做。”

        “一起做?”王应心下好奇。

        燕王现在很少会一起和他们研造东西了,大多是让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只提供指导。

        赵煦点点头,“你先去玻璃坊弄些玻璃过来,这个东西与玻璃有关。”

        王应点点头,立刻将吩咐官员去取。

        趁这个功夫,赵煦把自己要做的东西以及原理告诉了王应。

        王应越听越是吃惊,“居然还能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