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进退之道3
书名: 大唐潜龙 作者: 粉金 分类: 穿越

        

        百数十年之后,柳宗元更亲植此木,赋有〈植灵寿木〉诗:

        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

        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

        安能事剪伐.持用资徒行。

        如今李药师得到这样一支灵寿杖,自然深为感怀。

        使臣奉命赉送灵寿杖后,即向皇帝回报,代国公神气清朗,扶杖行步无虞。

        李世民大喜,立时召见。

        君臣研议之后,皇帝随即下诏:

        特进李药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度诸军

        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

        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州道行军总管

        凉州都督李大亮为河东道行军总管

        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

        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

        这六道行军的位置,由北往南排序:“西海”是青海湖的古称;“鄯州”即今日的青海西宁。

        “积石”是积石山,当时又有大积石山与小积石山之别。

        大积石山即今日的阿尼玛卿山,小积石山在唐代是鄯州、河州的界山,侯君集初期的任务即在小积石山。

        “河东”在此则指黄河上游河源之东。

        李道彦是李神通的长子,他在刘师立因牵涉罗艺之事而遭罢黜之后,接任岷州都督。

        岷州即今日的甘肃临洮,吐谷浑曾经入寇,李道彦将之击走。

        “赤水”则是今日的柴达木河。

        高甑生出身秦王天策府,此时以刺史位分与六部尚书、大州都督并列行军总管,可见皇帝对他甚为赏视,有意栽培。

        利州位于渝水之畔,即是今日嘉陵江畔的四川广元。

        吐谷浑境内盐湖极多,“盐泽”在此指今日青海的茶卡盐湖。

        如同五年前出讨突厥的六道行军,卫孝节、薛万淑的东方二军,主要任务在于牵制敌方外援;这次出讨吐谷浑的六道行军,李道彦、高甑生的南方二军,主要任务也在牵制敌方外援。

        这年年初,李世民任李药师为畿内道黜陟大使的同时,也任李大亮为剑南道大使,前往巴蜀黜陟巡省,此时还没有回到京师。

        因此当时诸道行军总管中,只有侯君集、李道宗身在长安。

        李药师以大总管身分召见他二人,说道:“陛下命我教汝等兵法,至今已有多年。

        而我竟无法教出一人,能让陛下托付重任,着实有负圣恩。

        因而引退之后,如今却须复出,诚乃我一人之愆过。”

        这话听在李道宗耳中,犹如醍醐灌顶般舒畅。

        一来两年半前随李药师游磻溪之时,他称“老师”,李药师不肯答应。

        此时言语之间,显然将他也当成学生。

        二来他私下虽与李世民亲近,却并非天策府嫡系,受到排挤也还罢了,两年前竟遭尉迟敬德当着皇帝与众臣面前重击,至有眇目之虞,让他中心不忿久矣。

        如今李药师这番话,虽是对他二人言语,然而责备之意,其实仅在侯君集一人。

        于是李药师一语既毕,李道宗当即躬身谢道:“学生驽钝,不堪承老师训诲,致令陛下失望,惭腼愧悔已极!”

        五年之前,李药师统率六道大军出击突厥,时任兵部尚书。

        当前的兵部尚书乃是侯君集,然而这年先后两度征讨吐谷浑,皇帝都没有以他为主帅。

        无论侯君集气性如何矜夸,也无法不深刻意识到,自己在皇帝心目中,分量有其局限。

        于是此时,他也只能随李道宗一同躬身谢过。

        李药师轻叹一声,郑重说道:“吾老矣,惟盼有生之年,得见汝等足堪独当一面,如此方能无愧于陛下,无愧于大唐!”

        此时他凝视二人:“因此这番西出,我将尽我所能,听由汝等指挥大局,只盼汝等莫要让我失望。”他语声一顿,声调益发严肃:“尤有甚者,莫要让陛下失望,莫要让大唐失望!”

        他二人再度躬身称是。

        李药师神色稍缓,说道:“如今粮秣尚在集结。你二人可趁此时机,列举图取吐谷浑之策略,让我过目。”

        他二人躬身领命。

        待李药师将他二人所拟的策略,加上自己的评注整理妥善,拄着灵寿杖入宫陛见之时,已是贞观九年正月。

        侯君集、李道宗的表策,无论是否躬亲书就,皆是工笔正楷。

        而李药师所加的评注,竟是二王行草!

        五百数十年后,陆游有〈观大散关图有感〉诗。

        李世民如若读过其诗,御览此奏或将慨叹:“『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斯之谓也!”

        何其可叹!陆游赋诗当下,心中满怀的歆羡与憧憬,却正是“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李世民虽然不曾读过后世的诗作,然他御览李药师此奏,专注的却正是那笔神彩攸焕、正奇浑成的行草。

        一时阅毕,叹道:“吾兄此书,足可换鹅!”

        李药师自然赶紧谦谢,连称“不敢”。

        李世民则正色说道:“当年戡平萧铣,诸将皆欲掠取萧梁贵臣之家,以赏士卒,惟有吾兄力主不可。

        只因早在《图萧铣十策》中,吾兄便已论及:『我军一旦取下萧梁,今日萧铣之臣民,即是我大唐之臣民。』

        江汉之大,可说因此尽皆俯首。

        古人有言:『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吾兄当之无愧!”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出于《史记.司马穰苴传》。

        荡平突厥之后,李药师曾遭皇帝以“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责让。

        其后李世民虽然曾说“前此之事,朕意已有所悟”,但是这次,却是天子首度提及“惟有吾兄力主不可掠取萧梁”等往事。

        不过李药师心底非常清楚,皇帝此时提及此事,另有其意,于是谦谢之后,侃侃言道:

        “陛下,当年汉光武平定赤眉,随即入其营中缓辔徐行。『推心置腹』的美称,由此流芳后世。这岂是欠缺思虑之所为?而是因为先已料知,人情本非为恶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