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但我们有很多科考设备,使用的时候温度很高,会把冰屋的冰融化,设备有损坏风险。”

        还有人建议他干脆做个木屋,用木头做矮矮的田园森林风屋子。

        梁军走到户外,在冰天雪地里,指着一棵“参天巨树”。

        “北极只有一种树,还是柳树。”

        “你们想让我砍柳树做木屋?”

        镜头画面对准一棵“巨树”。

        粉丝都被指尖大小的树惊呆。

        这么小?

        只有5厘米高,几乎是贴着地面。

        他管这叫树?

        第13章 砖瓦小屋拓建完成!东方四合院屹

        三厘米高的“参天大树”。

        粉丝们傻眼。

        梁军哈哈大笑。

        “这叫北极柳,是世界上最矮小的树。”

        “但北极柳不论怎么微小,它确实就是树,不但有叶还有树干。北极柳的树根在表层土壤中横向匍匐生长,长达十几厘米。”

        “没有垂下的柳条,也会开花,花儿谢了还会飘飞柳絮。”

        北极的花花草草都是伏地生长,个头矮小,高不盈尺。北极柳冒出地表3厘米以上的,就算是“参天大树”了。

        粉丝们听见奇奇怪怪的科普,越发感兴趣。

        北极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无比新奇,就连一棵北极“大树”都够他们稀罕好半天。

        “奇奇怪怪又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就喜欢跟着主播去北极探险,好像我也去了北极一样。”

        “主播是行走的百科全书吧,什么都知道!”

        ……

        梁军一改谈笑风生的表情,神态变得认真严肃起来。

        “好了,小白,我们今天得把仓库里的起泥收拾一下。”

        “拓建砖瓦小屋!”

        小白熊激动地支棱起短小后腿,欣喜地轻鸣。

        袄~

        粉丝都被小白熊逗乐了。

        主播拓建小屋,一头北极熊幼崽还能帮上忙?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北极熊还真能帮忙,而且是帮了大忙。

        梁军把仓库里堆的黄土翻出来,这可是科考基地的老底了。粘性很强的黄土,也叫起泥。把黄土和北极冻土混一起,留下纯粹细腻的粉末状陶土。

        梁军哈着冻气,把热水泼在泥土堆上。很快热水变成冻水,他赶紧把小白熊和傻狍子拉上去,来回反复踩踏。

        小白熊踩得欢实,和傻狍子一起,把泥踩得很软和。

        梁军再用用双手捧一坨陶泥,使劲砸进匣子里,匣子里有两个格子,再用弓弦沿着砖匣子表面一割,端起砖匣子,倒扣在平整的撒有草木灰的地上,轻轻提起砖匣子。做砖完成。

        紧接着,就是砌砖窑。

        他把旧砖窑打扫了一遍,清理出一个高约1丈5尺的半圆,再用土坯衬里,砌成了一个直径3米的圆筒形砖窑,底部是炉槽和烧火口。

        烧窑,洇窑完成后,一块块土砖完成!敲击土砖还能发出清脆的“镗镗”声响。

        梁军看着来之不易的砖块,心里满满当当的十分满足。

        粉丝们也露出满足的微笑。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能在北极烧出砖块,简直是奇迹!

        梁军开始用砖块拓建砖瓦小屋。

        他把石灰石、黏土、煤磨碎,加入水搅拌,对镜头谈笑。

        “小时候在乡村老家过家家的本事都用上了。”

        “用这些材料,可以在野外快速做水泥。”

        他将石灰石,黏土,煤碎和一起,一层砖块,一层水泥开始拓建小屋。

        粉丝们看得目不转睛。

        这哪里是北极科考,而是北极求生啊!

        他们竟然看见有人在北极自建屋子,简直是人类生存史上的奇迹!

        梁军开始拓建小屋。

        原本科考队的砖瓦屋为一面,他把中间空出个冰雪庭院,在东南西的方向,各搭了一片砖瓦房屋。

        四面屋子,把庭院合围在中间,呈“口”字形。

        几天过后。画面中,四面屋子呈现“口”形状,将中间的庭院牢牢保护起来,庭院里宁静祥和,北风吹不进。

        弹幕区粉丝直呼眼熟。

        这么眼熟的房子建构,怎么有些像……

        答案在弹幕区呼之欲出。

        《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还没离开,他还不死心地想看梁军给野生雪狼拍照。

        一个奇特的房型结构,把《国家地理》杂志总编看懵了。

        “偶买噶!这是什么造型的房屋?”

        梁军拓建的屋子,不是极具北极风格的冰屋,也不是西方科考常用的木屋。而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口”字型结构房屋。

        老外总编看傻眼。

        梁军抱起小白熊,将小白熊放进不穿风的庭院里。

        北极寒风凛冽呼啸,还从没一处户外地方,可以不透风。但现在,梁军的小四合院办到了。

        庭院不穿风,温暖还安静。

        小白熊兴奋地在不穿风庭院里小跑,围着傻狍子要啃脚。

        傻狍子也很兴奋。

        它打小被寒风吹惯了,但现在来了梁军的北极基地,又有绿叶子,还有不穿风的庭院。

        太舒服了!

        梁军对镜头介绍道。

        “这是简易版的小四合院。”

        “我远在他乡北极,很多时候也很思乡。所以,造了个独有的东方造型的房子,看见我们基地的房子,就会想到家。”

        无人机将镜头拉远。

        北国风光广袤无边,冰原晶莹剔透,漫天北极光忽明忽暗。一座独有东方神韵的四合院砖瓦小屋,屹立在广阔的冰原冻土上。

        砖瓦小屋内,升起温暖的火炉,美到让人移不开眼。

        这是北极独有的四合院,北极科考1834号新基地!

        直播间粉丝激动到站起,眼睛晶亮,表情沉醉又向往。

        “太美了!”

        “太美了!”

        “太美了!”

        ……

        异乡的基地小屋,红旗飘扬,带着东方独有的美。

        治愈又解压。

        粉丝们大呼过瘾。留在直播间的粉丝越来越多。

        竟然突破了1000人!

        梁军也没想到,他只是搭了个拓建房屋,竟然有这么多网友喜欢看。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目不转睛。

        梁军笑道。

        “我搭房子,就有这么多人围观了。”

        “那如果我坐北冰洋边上钓鱼,围观的人岂不是爆了。”

        粉丝们更兴奋。

        什么?

        主播除了会搭房子,还会坐北冰洋的浮冰上钓鱼?

        他们绝对要喝彩添人气!

        与此同时,《国家地理》杂志总编翻找到了“四合院”的相关资料图。

        西方总编大受震撼。

        “东方四合院外形方正,格局十分规整,体现了天圆地方的理念。”

        他惊到抬起脸。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