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强兵、强国、外交,贸易之战
书名: 大乾监国太子 作者: 邺余 分类: 穿越

        

        德川、苏加忍受着藤原镰足的欺压,已经多年。

        当他们的权力和野心日益强烈的时候,谁又愿意藤原镰足这样的人,站在他们的头上拉屎呢?

        大乾的到来,提前引燃了天皇、藤原、德川、苏加四方势力之间的争斗的导火索。

        李斯也其人,也深谙纵横之术。

        当然,这个时代的大秦,始皇帝时期的丞相并不是叫李斯,而是叫做李栩。

        李斯先是找到了藤原镰足,后来再去德川,最后见了天皇,就匆匆回到了东南码头。

        这在德川等人来看,大乾使者和藤原镰足没能友好交谈。

        不然,大乾的使者就不会找到他们,也不会给他们礼物了。

        更不会在言语之间,表现出对藤原镰足的不满。

        这样一来。

        他们也就更加对藤原镰足不满了。

        你不想赚钱。

        那也不能拦着我们赚钱啊!

        断人财路。

        如杀人父母。

        这还能忍?

        自然是不能忍。

        当大乾偷偷给了德川、苏加两家铠甲,支持他们反抗藤原镰足之后。

        一场大战就在所难免了。

        藤原镰足也想着,来一个苦肉计,让德川、苏加反起来。

        这样,他才能有理由镇压这两家。

        当武士们冲进了藤原家的时候,发现这里并没有藤原家的人。

        中计了。

        “噗!”

        屋顶上出现了一些藤原家的武士。

        箭矢如雨。

        “叮当……。”

        好在,德川、苏加的武士穿了铠甲,手上还有藤盾。

        一边撤退。

        一边厮杀。

        而在西南码头的营寨。

        四五万的东瀛武士,密密麻麻地杀向了大乾刚刚建造好的交易所。

        王禀带队,死守营寨。

        东瀛的武士看起来来势汹汹,然而,面对大乾禁军,面对能够和蒙元厮杀不落下风的精锐。

        这四五万人也就是声势浩大,杀伤力却弱得很。

        连瓮城都没能进去。

        被王禀拦在了营寨的外面。

        一直到王贲的回援,这四五万的武士都没能进入营寨内。

        这时候的东瀛武士战斗力,真的一般。

        拥有铠甲的大乾禁军精锐,防御力自然是强于那些没有铠甲的东瀛武士,而在兵器上,如今的东瀛还没有学到技术呢,东瀛武士刀也没有达到那种顶尖工艺水平,所以也是不如大乾的百炼钢陌刀、乾刀的。

        等到王贲回援之后。

        这一波声势浩大的东瀛武士就被屠杀殆尽。

        他们明显是死士。

        杀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溃逃。

        萧政看着外面的尸体,直接下令,让人清扫战场,然后把这些武士的尸体摆在了东山一个山谷那边。

        自然是不能污染了交易所的水源,也不能污染了空气。

        防止瘟疫发生。

        还让李斯带人,再去打探一下东瀛的口风。

        他要让东瀛人先看一看这四五万武士们的尸体,也就是筑京观。

        以此来震慑一下东瀛人。

        大乾原本是想要互市,是想要友好交往的。

        但是奈何东瀛人有人不愿意和平共处。

        而这,就是意图抢劫大乾货物的下场!

        李斯到了德川家的地盘。

        得到了德川的盛大迎接。

        也听到了消息。

        藤原镰足死了。

        圣德太子带着人,以看望藤原镰足的借口,到了藤原家,却趁其不备,杀了他。

        原本想要以苦肉计,吞下德川、苏加的藤原镰足,没有想到德川、苏加得到了大乾的支持,有了铠甲和上等兵器。

        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四五万武士前往西南码头,却没有一个回来的。

        仅仅是一战。

        也仅仅是一天就不到。

        全死了。

        暗处的探子是屁滚尿流的回来禀报的。

        藤原镰足知道自己大势已去。

        埋伏德川、苏加的武士团,也没能完全成功。

        自己这边伤亡很大。

        而他也已经老了。

        知道藤原家可能要被灭家。

        也就没继续反抗。

        刺杀德川、苏加也都失败。

        等待他的自然是死亡。

        所以,他死在了他自己扶持起来的圣德太子之手。

        李斯在了解了具体的情况之后,便建议萧政出面,代表大乾燕王的身份,会见东瀛的天皇。

        萧政同意了。

        东瀛的天皇在圣德太子、德川、苏加的劝说下,以最大的礼仪,迎接来自于大乾的王。

        天皇头戴立缨冠,身着冕服,本来颇为威严的装束,但由于其身量不高,神情懦弱,没有一点儿的威严。

        真正有话语权,有威望的人,是藤原镰足。

        而此人已经死了。

        东瀛的话语权变成了三个人。

        圣德太子。

        德川。

        苏加。

        此后,可能还要加上一个大乾。

        不过嘛。

        大乾肯定还是属于幕后那种。

        属于一个第三方。

        故此,双方见面,看起来庄重。

        没了藤原镰足的东瀛。

        对大乾的态度自然是恭维了许多。

        萧政清了清嗓子,众人的目光,都望向了他。

        只见,他拿出了一个玄黄的布匹,上面还有青玉,好像青玉卷轴一样。

        十分高大尚。

        这是一份诏书。

        一份大乾和东瀛以后友好交往的诏书。

        “孤得上天祖宗之佑,百神效灵,诸将用命,授监国太子之位,便文治武功,除佞臣,平西夏、退蒙元、定金贼、攘北燕,大乾北地四贼皆臣服矣。”

        “粤自古昔,帝王居中国而治四夷,历代相承,咸有斯道。”

        “今大乾帝国愿与东瀛时代交好,开互市之道,行丝绸之路,两国之交,当遵从和平共处、友好交往,互利互赢之原则。”

        “大乾乃礼仪之邦,亦是天朝上国,理应治四夷、教化万民,建立一个万世之盛世。”

        萧政的身边,也有一个翻译在勉强把这个诏令的内容翻译出来。

        天皇、德川、苏加等人听了,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友好交往。

        友好交往就好啊!

        他们自然也担心大乾会过河拆桥。

        等听完这个诏令之后,才松了一口气。

        自此,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德川、苏加两家是对萧政恭敬不已。

        特别是见到了大乾禁军和燕云十六骑这两个精锐骑兵之后,那更是小心翼翼了。

        而随着一把火,烧了藤原家的武士。

        东瀛那边甚至是出人、出钱、出材料,开始扩建交易所。

        贞元二十六年的冬天。

        大乾和东瀛正式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

        商队们来往也就更加频繁了。

        其中,也有好几个商队,在购买东瀛女子,二十岁一下的,带到大陆,教会她们汉语。

        也会购买一些苦力,带去矿山挖石炭。

        十二月初十。

        萧奕得到了一个大好消息。

        水泥,烧制出来了。

        陈规这人,算得上是大乾的大国工匠。

        徐光蕲算得上是大乾的农学之父。

        萧奕连忙放下了萧琰,直接让三宝太监去宣召六部尚书、九卿卿正,一起去将作监。

        他和和大臣们一起见证一个工业革命初期的伟大变革。

        水泥。

        这个工业品带来的变化,将会是巨大的。

        这一天,也必将铭记史册。

        “殿下这么急匆匆地召见我等,是不是东瀛那边又有了消息传来?”李大亮问道。

        张太岳回道:“应该不是,大乾刚刚和东瀛建立了友好关系,就算是有消息传来,应该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吧?”

        郭子仪直接道:“看方向,去的是将作监那边,应该是又有什么武器创新?”

        众人看了看路线。

        也都顿时恍然。

        对啊。

        这是去将作监的路。

        看来,大乾又要出现更强大的武器了?

        若是真的,也确实是值得太子宣召,让他们放下手中的事情,前去一观。

        等到了将作监,却没见到火炮什么的武器。

        反倒是见到了一个大的灰色袋子。

        “拜见太子殿下,恭安。”群臣施礼。

        萧奕挥手道:“免礼。”

        然后解释道:“孤让三宝宣召诸卿,是想要请诸卿看一样足以改变大乾很多东西的利国利民之利器。”

        说完。

        便让将作监的人开始行动起来。

        青砖。

        水泥。

        十几个工匠开始忙活。

        一个时辰不到。

        一个三室两厅的房子的地基和一小层的墙面就立起来了。

        因为是实验。

        所以也就不用真的建造一个房子出来。

        只要是基础构造弄出来。

        出实验的结果就行。

        群臣就坐在那里看着,一时间也摸不准头脑。

        这算是什么利国利民之利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