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太子卖官,商人求位
书名: 大乾监国太子 作者: 邺余 分类: 穿越

        

        钱谦益看了看周围,轻声对周延儒道:“太子殿下明明是个中兴的明主,却打压佛门、道家,还要重格物而轻儒学,那我们辛苦求学,如今算得了什么?”

        周延儒看了看对方,原来,你存的是这个心思吗?

        当即连忙道:“是啊,自汉朝以来,儒家传承千年之久,早已经成为了治世之圣学之道,可如今,太子殿下却要提倡什么格物致理,讲什么事物的本质,要追本溯源。”

        “你说说,儒家大道本就是治世之学的最佳选择,也经过了千年的验证,从未出过错。”

        “如今却要施行新学,是何道理啊。”

        钱谦益一时沉默。

        且说,钱谦益今年约莫四旬,正是一个士人从政的黄金年龄,但他却从未出仕。

        之前当然是因为个人学术追求,外加对李林甫祸乱朝纲的鄙夷,之后却是因为朝廷提倡新学,摒弃儒学的缘故。

        所以才踌躇满志到现在,终究还是忍不住,想要借此机会,伏阙谏言、上达天听。

        可偏偏,太子殿下主张新学,而他又是师从名儒,学的是儒家学问,讲究的便是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等。

        说白了。

        这位读书并非是为了明志,一开始就存了达官显贵的心思。

        这些年来,也是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江南大才子的名声,为此,那真的是虚伪到了极致,用尽一切办法,拜师东南名儒,有时候,甚至是直接装可怜,又或者是床前尽孝。

        四十来岁,终究是混出一个江南八大才子的声望来。

        但不管如何了,这位江南八大才子之一的钱谦益当着知交好友的面,却是不至于隐藏心思的。

        也或许,他这些言语也是存了想要试探一下自己好友的心思的意思。

        同样忧心的也不止这两个人。

        他们是东南很大一部分儒生的代表,也都是处于一个读了这么多的书,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接受着儒学的教导,可是如今的太子殿下却要主张新学,自然是担心自己的所学没了用处。

        此番的座谈会,怕是可能入不了太子殿下的法眼。

        却也有人自是忧心自己的家族,会不会受到影响,毕竟丰衣足食、享受着大家族带来的好处,若是没了背后的大家族,恐怕也和那些穷酸书生一个样儿了。

        当然,也不乏一些看不清楚时事,一点儿不为自己的家族担忧,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便是直接在什么鸡鸣寺、报恩寺、牛首山吟诗作赋,以此扬名。

        且不提这些个东南八大才子如何担忧,世家子弟、士绅豪商如何焦急,所谓的登高也成为了他们提前商讨的行动。

        再看太子萧奕这边,在秦淮河巡视了好几天,还带着岳红翎登上秦淮河上最大、也是最有名的一只花船,听了一晚后庭花,却是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的第三天,忽然动了。

        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

        监国太子带着岳红翎以及五天前到了金陵的燕王萧政,还有三千铁骑到了金陵城外的大报恩寺。

        身在金陵城的东南官吏、世家家主、士绅豪商等等,全都闻风而动。

        这一路上。

        百姓们都是翘首以盼。

        萧奕也没坐在车辇里面,而是身穿玄甲,骑着骏马,一边走,一边和百姓们打招呼。

        身边,是同样穿着玄甲的岳红翎、萧政。

        身后,是东宫卫率。

        再然后,就是东南之地的官吏等等云从者。

        大报恩寺的新主持听闻之后,差一点儿就吓晕过去。

        因为刚不久,江东监察御史、锦衣卫就对大报恩寺清查了一番,上一位主持就被问罪,三天前在金陵城的菜市场斩首示众。

        而太子殿下在洛阳白马寺的所作所为,也都是传得沸沸扬扬,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如今,太子殿下又是身穿玄甲,带着三千骑兵来大报恩寺。

        是不是也要来一场鸿门宴?

        那他现在跑,还来得及吗?

        大报恩寺的主持只能是心怀忐忑地打开了寺庙的正门,让人连忙清扫寺庙各处,不能见到一点儿污渍。

        整个寺庙上下都有一点儿鸡飞狗跳的样子,有一些高僧,甚至是吓得直接就跑了。

        是真的跑了。

        借口要去茅厕,然后翻墙逃跑的。

        不过嘛,这和尚也没犯错。

        只是胆子太小。

        萧奕这么一番雷厉风行,少说也杀了好几百个和尚了。

        自然就草木皆兵。

        主持也没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带着一众僧徒于大报恩寺前迎接太子大驾。

        萧奕带着人登上了大报恩寺,面带微笑,扶起了主持,说道:“孤此番而来,也是为了祭祀,好让你们能在寺庙里面供奉一座大乾战亡的将士们的石碑,为他们诵经超度,好让他们来生可以投个好人家。”

        主持连忙道:“喏。”

        “贫僧这就让人去筹办,必定让殿下满意。”

        萧奕道:“不是孤满意不满意,而是战亡的将士们要满意,是他们的家人要满意。”

        主持连忙点头。

        萧奕自然明白,佛学东传已经成了气候,打压的太过了,只会让那些百姓心生反感。

        为何?

        人总是要有一点儿信仰的。

        特别是中原之地,历史悠久,人们对于很多未知的事情,又或者是死亡的想象,也就非常丰富。

        在佛教东传之前,就已经有了三皇五帝、道祖三清、神鬼志异等等。

        真要是打压佛道之学,萧奕也就不会写西游降魔篇。

        毕竟,就算是他对西游降魔篇做了一个点评,引出了西游阴谋论的说法,可是,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二郎真君等等仙神,已经是深入人心,直接就填补了仙神志异的很多空白。

        萧奕这一次来,还真的没有闹什么幺蛾子。

        直接把准备好了的石碑,树立在大雄宝殿后方的中院,还有一些牌位什么的,也都放在了偏殿,让和尚们诵经超度。

        然后就是摆了一场斋宴。

        又是一番君民一家亲的场面,让东南的很多豪商,获得了好处。

        这就是变相的卖官。

        还是监国太子亲自开口定下来的。

        不过嘛。

        大多都是闲职,没有俸禄、没有实权的那种。

        但是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的身份就很低,他们是真的需要这样一个虚职啊。

        有了这个虚职,不管如何,后代参与科举取士,也能和普通学士一样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