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封王!

        

        应天城,李府。

        “啊……”

        “痛痛痛,哥!手下留情!”

        “痛?不痛我打你作甚!你这个混账东西!”

        “老爷!你这样会打死他的!”

        “你让开!”

        啪!

        “你知不知道那酒坊的东家是谁?!”

        啪!

        “我打死你,总好过你被人打死!”

        啪!

        “你要找死就死远点去,别把我们李家全都牵扯进去了!”

        “救命啊——”

        一时间,李府上下鸡飞狗跳,传出阵阵的惨叫求饶声。

        打了好长一段时间,李景隆打累了这才停下来,嘴里还是忍不住骂道:“混账东西,要不是你哥我,锦衣卫现在就找上门了!”

        李增枝:“……”

        “哥,你说的也太夸张了吧?”

        “夸张?”

        李景隆气的吹胡子瞪眼的,对着李增枝咬牙道:“这还是最轻的了,看见江夏候没有?若那天我没有阻拦你,那就是我们李家的下场!”

        闻言,李增枝如遭雷击,好一会才狠狠的咽了口唾沫,问道:“哥,那少年到底什么来头?”

        “你没资格知道!”

        李景隆瞥了一眼李增枝,问道:“我问你,你好好的去招惹他干嘛?”

        李增枝两眼眨巴了几下,最终还是回道:“之前,教坊司的奉銮,也就是咱家以前的那个家仆,说是要……要给我送个小女孩,可是没多久,不知道怎么的,教坊司就出事了。”

        “从奉銮到下面,一杆子全给撸掉了,我当时也没多想,本来这件事情就这样完了。”

        “可是前些天,有人告诉我,这一切,都是一个叫黄雄英的贱商搞的鬼,我气不过,就跑去找他了!”

        李景隆听罢,问道:“是谁告诉你的?”

        “是……”

        李增枝压低了声音:“东宫那边的人。”

        “东宫?”

        李景隆猛地一怔,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好一会。

        李景隆这才直勾勾盯着李增枝,肃容道:“此事兹事体大,万不可泄露出去,明白吗?”

        “明白。”

        李增枝愣愣点头:“哥,那少年……”

        “闭嘴!”

        李景隆喝道:“不该问的别问,还有,不要试图去接近或者调查黄公子,否则我也救不了你,听清楚了吗?”

        “清楚了,清楚了……”

        ……

        紫禁城。

        从泗水城回来,第二天,朱元璋天还没亮就起来了,用冷水洗了一把脸,简单的吃过早膳,让太监去泡了一壶浓茶过来,便埋首在浩瀚的奏折里。

        如果是以前太子还在的时候,太子会帮他处理这些事情。

        从很早开始,他就将这朝政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太子,他明确的表示,一切事务由太子决断,然后奏请即可。

        而且太子做得非常好,几乎不用朱元璋去操心什么。

        无论是他的弟弟们,还是朝中的大臣们,没有一个不服太子的。

        事实上,太子朱标在自己人生最后的那几年里面就已经是个皇帝了,只不过没有皇帝的名分而已,除了洪武年间的几大案之外,朱元璋很少处理政务,一切都安排给了自己的儿子,一来是为了锻炼他,二来有这么个宝贝儿子,自己也可以偷偷懒。

        只可惜……

        只能说,天妒英才!

        朱元璋每每想起,心就跟刀扎一样痛,看了一会奏折便觉得有些乏了。

        “哎,老了!”

        朱元璋轻叹一声,端起浓茶喝上一口。

        大孙,你爹不管咱,可是你不能不管咱,你也该帮咱分担分担了,不然真要累死咱这把老骨头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朱元璋已经认可了他的这个大孙。

        是时候安排大孙的回归之路了,否则自己真要有个什么闪失,那可就后悔都来不及了……

        想起儿孙,朱元璋这才惊觉,自己除了大孙,好像很久没去看他的儿孙们了。

        想着,朱元璋放下了手中的奏折,站起身来。

        “来人,摆驾!”

        一旁伺候着的安和敏锐的察觉到皇上要出门,连忙招呼宫人上前。

        “一边去!”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了一声,背着手,带上侍卫便大步往门外而去。

        大学堂。

        皇子皇孙们便在那里读书。

        尽管须发皆白,但朱元璋走起路来仍旧是风风火火,不一会便来到了大学堂。

        刚一进大学堂,便听到朱允熥清朗的声音。

        “古人云,苛政猛于虎,蒙元的灭亡,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政策问题,土地、民族、税收、货币四大根本政策都是失败的!”

        “其一,土地政策导致了兼并严重,土地向来是百姓们的生活保障所在,当大部分的土地都被一些贵族,官僚,地主所占有,失去自耕地的农民……”

        好小子,学会了哈!

        朱元璋心中暗笑一声,悄悄的走到学堂打开的窗户往里看去。

        只见朱允熥长身玉立,侃侃而谈。

        上面的老师黄子澄和齐泰都是一脸的震惊,而周遭的皇子皇孙们,也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朱允熥。

        想想不久前被揍得窝在角落的朱允熥,再看看现在自信满满的朱允熥。

        完全就是两个人!

        而就坐在朱允熥旁边的朱允炆,呆呆的望着朱允熥半晌,然后的慢慢低下了头。

        在他把头低下了的时候,眼中的震惊已经变成了愤恨。

        为什么会这样?

        他这个不成器的弟弟,怎么能说出连他都说不来的话语。

        蒙元为什么灭亡?

        这道题他原本以为很简单,但是现在他发现,这道题好难,他不会!

        朱允炆拳头捏紧,他想要仰天长啸了,他坐不住了,刚想要转身,却看见了皇爷爷那张眉开眼笑的脸。

        皇爷爷来了!

        皇爷爷他到了!他看到了朱允熥意气风发的样子了!

        不!

        不!

        朱允炆心中呐喊。

        然而皇爷爷的目光中却全然没有自己,却只有朱允熥!

        不能在这样下去了!

        “皇爷爷,您来啦!”

        朱允炆忽然喊了一声。

        所有人都是一怔,朝朱允炆喊的方向望去。

        “参见陛下!”

        “参见父皇!”

        “参见皇祖父!”

        众人急忙齐齐行礼。

        “不必多礼!”

        朱元璋摆了摆手,大步走进学堂中,径直走到了朱允熥的身前,上下打量了一眼朱允熥,尔后大手重重的按在朱允熥的肩上。

        “好孩子!英姿飒爽,神采飞扬,这才像咱的好孙儿!是咱以前忽略你了!”

        朱元璋说着,眼中除了欣慰以外,还有一抹愧疚。

        这孩子也是个好苗子。

        只可惜这孩子母亲走得早,自己和他老子以前又太忙,压根就没有悉心教导。

        好在如今有他哥在,让他重新焕发出了风采,否则这孩子这一辈子,恐怕都要被埋没了。

        “谢皇爷爷夸奖!”

        在朱元璋面前,朱允熥早已没有了以前唯唯诺诺的样子。

        因为他跟着朱元璋去了几趟黄雄英那里,知道这个看起来严肃的皇爷爷,其实心中最爱的就是他们这些儿孙。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朱允炆看在眼里,指甲已经不知不觉的扣进了肉里。

        “传旨!”

        朱元璋笑着说了一声。

        众人一愣之下,连忙又随身的起居注官屏息凝神,竖耳聆听。

        负责修起居注的官员,在皇帝公开的各种活动中均随侍在旁,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

        首先是关于礼仪方面的记事或是行踪,例如祭天、向皇太后问安等等,再写皇帝的圣旨,次写中央各部重要的奏折、题本,后写地方大官的奏折等等。

        “皇大孙朱允熥俊秀笃学,颖才具备,行有枝叶,道无缁磷,授以册宝,封朱允熥为淮王,永袭勿替!”

        威严的声音落下,全场鸦雀无声。

        朱允熥震惊过后一脸的激动,就算是他竭力的控制,仍止不住的颤抖起来,深深拜下,行君臣之礼。

        “臣,谢主隆恩!”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脸震撼,没想到一向没什么存在感的朱允熥,竟突然被皇上封为了淮王。

        皇上突然封王,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因为他的皇子们也全都封了王,有些一两岁就开始封王,最开始封秦王晋王燕王的时候,也是让大家大吃一惊。

        所以封王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怪就怪在这个淮字。

        淮是什么?

        淮是老朱家的故乡,根基所在。

        老朱家就是在淮西扎根,尔后繁衍生息,当今皇帝就是在淮西出生,

        而淮西,同样是皇上起家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淮西集团一说,因为绝大多数的开国武将,都是来自淮西。

        可见这个淮字,不简单!

        不过朱允炆震惊过后,却反而是迅速的镇定了下来,眸中甚至闪过一抹欢喜。

        封王意味着什么?

        那就意味着有极大概率退出皇储之争。

        就像他老爹朱标,就没有封王,而是封了太子,如果不是太子薨逝,根本就没有其他藩王的任何机会。

        所以朱允熥封王,对朱允炆而言,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历史上的朱允炆也没有封王,而是直接封了皇太孙。

        正暗暗有些得意的时候,朱元璋的目光扫了过来,让朱允炆连忙把头低下,却赫然听到朱元璋威严的声音响起。

        “皇孙朱允炆,南风斯玄,孝友宽厚,温文肃敬,授以册宝,封朱允炆为寿王,永袭勿替!”

        朱允炆愕然抬起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