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起风了【二合一】
书名: 天下第一逆贼 作者: 风味饮品 分类: 穿越

        

        第三日。

        近万大明官兵,已经在密不透风的山林里,艰难的跋涉了整整三天。

        三日时间,大军至多走了百来里的路。

        这片连绵起伏的山岭,像是迷宫一般。

        若非有跟随唐赛儿多日的年轻向导,昨日就已经迷失在这片大山里了。

        燥热,让所有人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身上的汗水,紧紧的咬住衣袍,黏人难受。

        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

        热。

        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在这片山林中,还有比闷热更加让人受不了的事物。

        无处不在的蚊蝇昆虫。

        只要稍稍停下片刻,便会浑身爬满蚊虫。

        稍微一个不注意,暴露在外的皮肤,就会出现一个硕大的血包。

        军中已经下达了最为严厉的军令。

        任何人不得将皮肤暴露在外。

        朱瞻基的脸上罩着军中提前准备好的面纱,站在山谷河道旁的山洞口。

        一众文武聚在旁边。

        远处,在军中斥候的戒备下,大多数的官兵,沉默的脱下军靴,撸起裤脚,站在河道下游,想要让凉爽的河水,带去身体里的燥热。

        水到半腰。

        人能过河,但大军的物资从这里却是过不去的。

        有军令官站在岸上,沉声呵斥着,将这些下水的将士给喊了上来。

        这片山岭中的河水里,谁也不知道,究竟都会有些什么东西存在。

        有官兵,刚刚从水里爬上来,小腿上就已经是钻满了一条条黝黑的蚂蟥。

        军令官低低的咒骂了一声,拿出火折子吹燃,赶忙跑过去。

        火折子在蚂蟥身上一点,然后眼疾手快的伸出另一只手,准准的一拔,带出一道血线。

        做完了这一切,军令官阴沉着脸,抬手重重的抽在官兵的后脑勺上。

        这是一个弃笔从戎的士子。

        军令官却是照打不误。

        幼军卫中,没有文武之分,也没有官阶之分。

        唯有军职尊卑。

        上级将校军官,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利。

        挨了凑的年轻官兵,红着脸,底下了头。

        不是愤怒。

        而是在懊恼自己,为何这么多人,偏偏就他一人被蚂蟥钻了。

        河道里的闹剧,很快就结束了。

        河道边的平地上,架起了一个个小火堆。

        交趾已经数月未曾下雨,空气干燥无比。只要将山中的油松砍倒,便可当即用来烹煮热水、食物。

        而军中后勤自带的山泉水,正在锅里等待着煮沸。

        朱瞻基静静的看着眼前正在休整的大军,没有插手的打算。

        身后的山洞里传来脚步声。

        于谦和朱秀,带着一队斥候,探洞而返。

        于谦、朱秀二人,到了太孙身后,默默抱拳一礼。

        于谦看了一眼身边的不良少年。

        朱秀翻了个白眼,小声开口:“回太孙,此洞于之前的几处山寨一样,皆有人迹存在。如今,一应物资也都搬走了。”

        朱瞻基微微点头:“水源呢?”

        朱秀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回答:“洞中的暗流水源已被污染,我军无法使用。”

        “可曾查到离去方……”

        话还没有说完,朱瞻基便闭上了嘴。

        这几日所有发现的踪迹,都在表明,交趾的这帮余孽,都在往大山深处汇集。

        他们的计谋很拙劣。

        就是要将大明军队,拖死在这茫茫大山里。

        而朱瞻基,也是打定了注意,要寻求与对方一决胜负。

        双方心知肚明。

        果然,朱秀开口:“所有的踪迹,都在往南。”

        于谦适时插嘴:“我军已经疲惫不堪,这短短数日,已有近百人非战撤回大本营。若是再不寻求一战,我军只怕是坚持不下去了……”

        齐子安刚刚安排完军务,走了过来,闻声当即开口。

        “太孙,末将现在在担心,对方会乘我们身处此地,会绕道钻出山岭,凭借集结起来的人马,席卷大本营。”

        朱瞻基脸色如常,心中却早已担忧不已。

        他是这支大军的核心,纵使千难万难,身为主帅的他,也不能暴露出一丝的担忧和紧张。

        到这个时候。

        朱瞻基已经明白,自己当初的想法,有些简单了。

        交趾前朝余孽,选择了疲敌策略。

        而他只是想着,当所有的敌人都汇聚在一起,就是决战的时候。

        可是他没有想到,对方会一避再避。

        河滩边上,躺满了疲倦的大明官兵。

        军务最重的斥候们,几乎是没有片刻歇息的机会。

        眼前磐恒着的这条崩腾着的河谷,就像是一道天堑。

        忽的。

        正盯着流水不断的河道,朱瞻基眼前一亮。

        他叫过来年轻的向导。

        “这条河流有多长?走向如何?”

        向导以为太孙是要寻找河道浅滩,寻求渡河的地方。

        当即如实回答:“回太孙,这条河流方向,自西北往东南,下游十里地,有浅滩可让大军渡河。再有数十里,便可抵达敌军所在。”

        朱瞻基摇摇头,脸上露出笑容。

        他已知晓,这条河大抵是从云南那边过来的了。

        这样的话……

        这条河,便几乎是横穿了这片山岭。

        如此。

        足以!

        他抬头看天,再看向山顶上的树梢。

        今日无风。

        树梢挺立。

        他抬起了手,却发现自己的手中并没有羽扇,亦没有纶巾。

        唯有沾满污泥的军袍甲胄。

        难免有些失望,朱瞻基摇摇头长叹一声。

        齐子安等人不解,不由开口询问:“太孙……休整完毕,是否去下游渡河?”

        “渡河?”

        朱瞻基声音中带着疑惑,再次摇头:“将士疲惫,今日大军停下来,在此地休整。下令,让对岸的斥候回营。”

        齐子安一愣,他心中同样着急,连着几日不见一名贼子。近万大军的生死安危,这份压在肩上的重担,让他心急如焚。

        此时,听到太孙说不走了。

        不由急忙追问:“此时天色尚早,若是用来赶路,应当还能走出二三十里路。才又两日,便可与敌军接触。为何……”

        “等!”

        “等?”

        “等风来!”朱瞻基重重的点头。

        武侯旧故?

        在场众人不由愣住。

        心中却是在想着,太孙会不会也要学着武侯,在这交趾,来一次七擒敌酋。

        朱瞻基没有再多更多的解释,当即下令:“令,大军安营扎寨,全军休整。待南风起,便是我军大胜之时!”

        诸葛借东风。

        本宫借南风。

        杠上开花!

        齐子安还想多问,但见太孙脸色坚定,无奈的摇摇头,站到了高处,高声下令。

        似乎是想要借呼喊,宣泄心中的焦急。

        大军闻声而动。

        传来阵阵低沉的欢呼声。

        所有人,赶忙行动起来。

        想要做完所有的事情,然后好好的睡上一觉。

        群山环绕。

        交趾前朝胡氏余孽,盘踞之处。

        河谷滩涂上,人群拥挤,摩肩擦踵。

        一顶顶的帐篷,已经搭建好数日。

        一箱箱的货物,被放在营地最中间的位置。

        现场有些混乱。

        各个往日里互相仇视的势力,只不过是因为来自大明的压力,才聚集在此。

        争斗,自然是时有发生。

        原因却几乎大致相同。

        女人!

        胡氏旧朝的胡破明等人,为了笼络这些人,将所有的女人,都贡献了出来。

        这里的男人很多,女人很少。

        为了一个女人而发生争夺,成了最为常见的事情。

        无论白日还是黑夜。

        这片滩涂地上,时时刻刻在发生着争斗。

        也时时刻刻,回荡着女人的呻吟和哀嚎声。

        相较于山下的混乱和嘈杂。

        山腰上,却很是安静。

        各方势力最为精锐的麾下,驻扎在半山腰上,与山下的炮灰有着明确的分界。

        胡破明的脚,依旧是被一个女人包裹着。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他这具苍老的身躯,感受到一丝丝微薄的热量。

        在他的面前,是数十位各方势力的首领。

        这些人皆是长相凶狠。

        每个人的手上,都站满了鲜血,身上背负着无数条的性命。

        然而,他们在胡破明面前,却显得很是恭敬。

        这个似乎只需要一只手,就能掐死的老人,却让他们底下了高昂的头颅。

        交趾前朝就是胡氏。

        而胡破明,则是现今仅存的胡氏最为年长的族老。

        整个交趾有心复国之人,必须要承认胡破明的地位。

        而那些旧朝的死忠之人,更是愿意为了胡破明献出生命。

        胡破明听着山下的吵闹和争斗,一直微微的皱着眉头。

        他需要山下那些炮灰,作为与明军接触的前锋。

        他需要用这些人的性命,来拖垮、拖死明军的主力。

        所以,他不得不保持着最大的克制力。

        “刚得到的探报,明军如今已经停了下来。”

        这位开口说话的,原先的势力,正是如今被明军占据的地方。

        胡破明还未开口,又有人出声询问:“此地距离明军,不过五六十里,他们难道不是要找到我们,寻求一战,为何要停下来?”

        “安南地势得天独厚,明军又如何能适应,大抵是已经精疲力尽了。对方无奈,才会想要借此休整恢复。”

        “胡族老,明军要寻求与我等一战,难道我等便真的要与对方摆开阵仗,打上一场吗?”

        被提问的胡破明,看向对方:“山下的人,这些日子似乎都放纵的太过厉害……他们都是熟悉这片山林的,该是时候,利用这片上苍赐予我们的土地,削弱明军的实力了。等到明军士气全无,疲惫不堪之时,便是我等领军,全歼对方之日!”

        胡破明决定要对明军下手了。

        前些日子的安静,一方面是为了收拢各方势力,另一方则是为了让明军能够更加深入这片山林。

        众人听到胡破明的决定,当即纷纷浮出笑容。

        这些日子,虽然玩够了女人。

        但是他们手中的刀剑,却还是饥渴难耐。

        唯有明军的鲜血,才能抚平手中刀剑的渴望。

        胡破明交代清楚,便不再多留。

        一旁的胡复南接过场子,开始与各方势力商定,各自派出多少人,去削弱明军的兵力和士气。

        ……

        起南风了!

        半岛上,一股南风,从远洋刮了过来。

        这股南风,是在夜晚里挂起的。

        强劲的风力,让山间的油松,整齐的向北倾倒。

        整个山谷中,不断的发出呼呼的嘶吼声。

        朱瞻基让人举着火把,自己的观察着火焰的倾斜角度。

        然后,他伸出手高高举起,感受着风中的湿度。

        很是干燥!

        从远洋而来的南风,到这片山岭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多少的水汽。

        “风起了!”

        站在风口的朱瞻基,静静开口,声音被风刮着吹出去一大截距离。

        在他的身后,齐子安、于谦等人刚被叫醒。

        听出太孙语气中的喜悦,齐子安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好几日没有露出的笑容。

        “太孙等的风来了,我军是不是就可以继续前进了?”

        子夜的时候,军中斥候,已经在军营周围,诛杀了不少的敌军小股势力,互有伤亡。

        敌人已经开始了试探。

        也在施行着倦敌策略。

        朱瞻基又一次的摇头:“为什么要去找敌人?我们就在这里等着对方过来不好吗?”

        若对方不是皇太孙,齐子安几乎就要开喷了。

        喷完,就会拔刀相向。

        朱瞻基看着明显有些上火的齐子安,淡淡开口:“将军中所有斥候派出,南下。下令广西护卫,将河对岸的树木全都砍倒。就在这片河滩上,建造阵地。”

        齐子安咬咬牙,忽然想到了什么,他抬头看向满天呼啸着的南风,然后深深的看了皇太孙一眼,重重点头。

        “末将这就去安排!”

        说完,也不等其他人说话,便抱拳离去。

        于谦一脸迷茫:“这……”

        方才太孙的话,他听得很清楚。

        但是于谦又在怀疑,自己的听力是不是出问题了。

        等着敌人过来?

        难道那些交趾前朝余孽,脑子都瓦特了?

        对面的想法,明明白白的摆在台面上,就要是拖着,累垮大明官兵。

        敌人怎么会傻傻的,赶过来与大明决一死战?

        朱瞻基走到于谦的身边,微微一笑,抬手轻轻的拍拍对方的肩膀。

        “多看,多听,多学!”

        声音,被一阵风刮走。

        于谦几乎是听了个寂寞。

        齐子安的动作很快,令行禁止。

        只不过一刻钟之后,营地中便已经集结了众多斥候。

        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却看不出里面都有些什么。

        齐子安低声的说着些什么,这些斥候立即露出坚决的表情。

        所有人无声出营。

        乘着夜色,接着微弱的月光,向下游十余里处的浅滩赶了过去。

        等这些人跨过了河,立马原地分成两队。

        各自沿着河岸,向着上下游奔赴。

        他们接到的军令很是严苛。

        两队人马,必须用最短的时间,走出设定的距离,抵达预定的位置。

        被南风刮来的乌云,遮挡了大半的月光,给了他们最好的掩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