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逆贼自爆身份了
书名: 天下第一逆贼 作者: 风味饮品 分类: 穿越

        

        随着皇太孙一声令下。

        要一锅端了这午门前上千闹事的年轻士子。

        整个午门一片哗然。

        皇太孙竟然不顾礼法体统,要将这上千的大明朝读书种子给尽数缉拿至锦衣卫昭狱。

        所有人的心中,仿佛有一尊神像祭坛,在这一瞬间轰然倒塌,碎了个四分五裂。

        信仰在崩塌。

        皇室难道就不怕,值此一件事情,就得罪了整个天下间的文人士子吗?

        他们就不怕,这满朝的帝国肱骨,江山社稷的根基分崩离析吗?

        这天下间的读书人,乃是一体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交错纵横。

        你当他只是一个未曾踏足官场仕途的年轻学子?

        殊不知,在他背后可能还站着某位一省布政使的族中长辈,亦或是朝堂之上某位侍郎、尚书的恩师。

        在这些年轻士子们的心中,这座天下是皇室朱家的。

        但更是他们这些诗书传家的士族阶层的。

        他们统治这大明江山的文脉!

        他们把控着各地的士绅名望!

        他们坐拥万顷良田,他们是在替圣天子牧守亿兆百姓。

        他们……

        是这样想的……

        胡广脸色剧变,立即拦在了朱瞻基的面前。

        就连先前还怒火中烧的杨荣,这时候也不再喝骂学子们,带着金幼孜、杨士奇三人,同样是拦在了朱瞻基面前。

        “太孙,学子年轻冲动,然他们也是一片忠心,所为皆是我大明天下。”

        “太孙万不可动用锦衣卫,如此折辱我大明朝的未来啊……”

        “今日若当真缉拿这些学子,太孙与太子爷将在天下文人之间再无威望存在……”

        “还请太孙慎重,莫要行将差错啊!”

        “今天一旦做下这事,势必天下文脉震荡,乡间士绅氏族势必心生不满,太孙届时将退无可退啊……”

        内阁惊慌劝说,急切不已。

        众人见朱瞻基一直不开口说话,杨荣更是口不遮拦的直接开口:“太孙,您是要断送太子爷和您的前路吗!是要将我大明朝送入万劫不复之境地吗!当真是要将我大明江山,葬送在你手上吗!”

        杨荣等人的眼中,这时候看着大明皇太孙,就如同在看着一位手握血刃,实为天下间最大的乱臣贼子。

        逆贼当道,颠覆大明!

        “不破不立!”

        朱瞻基抬眼看向杨荣,目光如炬,沉声应答:“若他们!你们!以为凭借文脉一体,就胆敢时时反对朝政,我大明朝才会陷入死地!”

        朱瞻基自爆了!

        他摊牌了!

        命人派来一口大木箱子,站在了箱子上,高高的俯视着眼前已经被锦衣卫团团围困的上千士子。

        唰的一下。

        朱瞻基抬手指着身后的午门,脸色冷冽。

        “你们都看看!都给本宫抬起头来看着!”

        “这里是午门,这里是大明的心腹之地!这后面有着你们的大明帝王!”

        “朝廷施政,千般艰难。尔等受大明庇护,双手不沾阳春水,不识五谷,不入泥泞,寒来暑往,皆在屋舍之下读书。”

        “然则,你们看看你们自己,都瞪大了眼睛看看身边的人!”

        “你们就因为朝廷的政策,坏了你们心中的所谓信仰,就因为朝政坏了你们的好处利益,就因为大明的功勋武将轮值内阁。”

        “你们就敢做出堵午门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你们心中所谓的忠君之事呢!你们口口声声所作所为皆系于大明江山社稷!”

        “本宫今日就要问上一问你们!”

        “你们可知为了护卫北方,大明有多少将士离开家乡故土,离开父母妻子,在那九边苦寒之地无声驻守?”

        “你们可知,大明洪武年至永乐年,九边将士战死几何?”

        “你们可知,朝廷优待尔等,免除赋税,朝廷又不得不在大明百姓头上多收取了多少的赋税?”

        “你们可知,大明一十三省,几处水患,几处干旱,几处百姓饥寒交迫,几处百姓居无定所?”

        “你们可知,太子爷深夜子时依旧俯首案前,批阅奏折?皇帝夙夜难眠,忧心北元余孽,东南倭寇?”

        “你们只知党同伐异,只知排挤异己,只知维护自身利益,只知整日里蝇营狗苟!”

        “你们这些自诩大明未来,自诩文脉传承的读书人,你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前朝天下汉人为刍狗,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一扫乾坤,才有了你们今日的放肆!”

        “前宋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那些所谓清流文人,便生生将他赵宋的江山葬送。”

        “他赵家的尸骨可还埋在你们的脚下啊!

        四海蛮夷可还在盯着咱们大明朝啊!

        他们在暗中积蓄力量,他们在等着砍了本宫,砍了你们的脑袋啊!”

        “本宫初涉朝政,亦是夙夜难寐,辗转反侧,本宫想来想去,大明要改上一改了!”

        “你们口口声声说你们忠君为国,你们是社稷肱骨。

        好!

        今日本宫便送你们四个字!”

        “弃笔从戎!”

        朱瞻基指着身前的一众锦衣卫,高声开口:“今日于皇城作乱者,本宫给你们为大明尽忠的机会,如今南方不定,有土司、倭寇、南蛮作乱,尔等此刻若弃笔从戎,入我大明军中,本宫免尔等今日犯上作乱之罪!”

        士子们在后退,开始惶恐不安起来。

        他们的手只配轻握笔杆,而非是那冰冷的刀剑啊!

        朱瞻基冷哼一声:“本宫在内阁面前保证,尔等一身功名留存,尔等若是在大明疆场之上立下功绩,本宫保举尔等一个煌煌前途!

        尔等若是为大明战死疆场,本宫保尔等家族永世太平!”

        给出了许诺和好处之后,朱瞻基话锋一转,表情狠厉:“可若尔等还一再抗拒,今日本宫便冒着被天下文人唾骂,也要扒了你们一身的功名,尔等家族亲属,永世不得踏足仕途!尔等今日犯上作乱,堵塞皇城,意图谋逆之罪,便去那锦衣卫昭狱之中哭诉!”

        皇太孙给出了选择。

        是弃笔从戎,还是去锦衣卫昭狱走上一走?

        午门前一片寂静,风声鹤唳。

        内阁首辅大人两股战战,惶恐不安,满目忧心忡忡。双手止不住的颤抖着,花白的胡须几许未平。

        皇太孙已经话已至此,那些人世间最为难听的骂声、罪名,便好似一根根的钢针,扎进首辅大人的心窝里。

        事已至此,再难回转。

        首辅大人与同阁三人对视一眼,心中一片死寂。

        皇太孙当真是不满了,当真是将这些怨恨积蓄了数年,方才有了今日的此般疯狂之举。

        这位帝国的继承人,不满天下读书人的优渥待遇,不满读书人的免交赋税。

        大明朝的继承者,已经将天下间所有的文人,都按进了朋党的序列……

        四位阁老心中叹息。

        大明的天要变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