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七零后妈养崽手册 第234节
书名: 七零后妈养崽手册 作者: 王不悔 分类: 穿越

        聂源更加尊敬了:“吴老师,您可别这么喊我,小祁都跟我说了,像您这样的老师真的是咱们请都请不来,我们盘溪村村小能请到您这么有经验的老师,那是我们的荣幸。”

        啊?

        吴老师有点儿懵。

        看唐晚吟。

        唐晚吟也有点儿懵。

        看孟宇祁。

        孟宇祁这才笑着道:“怎么样,聂源哥,光吴老师这口普通话就很可以吧?”

        聂源笑得见牙不见眼:“那肯定的,城里来的老师嘛!”

        村小两个老师,就只有唐晚吟会说普通话。

        李芳是不会的。

        教孩子们都是“一夹一瞪于饿”,这哪儿行啊。

        聂源说:“那以后就要麻烦吴老师了,手续我去办,应该很快的,赶在九月开学前,咱们学校也算是有个正式老师了!”

        开学,老师?

        唐晚吟忽然明白过来,顿时就惊喜起来。

        那边吴老师还在被聂源拉着问教学的事情,什么现在分两个年纪行不行,语文数学都能教吗,教材的话要申领多少套什么的。

        吴老师也反应过来了。

        先不管她是不是能当盘溪村村小的老师,但是问题该回答的都认真思考了一下回答。

        “如果基础差别不大的话,先分两个年级是可以的,一二三一个年纪,四五一个年纪。”

        “四五年级的孩子就要为了上中学冲刺冲刺了。”

        “教材的话,我们试过,最多可以五个孩子拼一本……让孩子们抄抄书没坏处的,抄来的书记忆深刻,他们也会更加爱惜。”

        聂源问了好大一通,激动得不行:“那好,那好,吴老师您这里把介绍信给我一下,我这就去办。”

        吴老师愣住了,唐晚吟连忙道:“吴老师,我这里有!”

        当时孟宇祁说买火车票要介绍信,让唐晚吟找学校帮忙开一张介绍信,就说到坪山乡教学交流什么的。

        人家也理解买票需要手续,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给开了。

        唐晚吟是真没想到这玩意儿现在还能派上用场。

        孟宇祁那家伙该不是那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吧?

        唐晚吟连忙回房转了一圈,把介绍信给拿出来了。

        又把吴老师的相关证件拿给了聂源。

        聂源也没耽搁:“都七月下旬了,我也不跟你们客套了,我这就办了,你们帮我招呼好吴老师。”

        说完,拔腿就跑。

        生怕晚了申请不下来。

        何云平懵懵的:“咋回事啊,吴老师不是晚晚的老师吗,怎么变成帮聂队长招了?”

        唐晚吟笑嘻嘻地道:“这个啊,你就得问孟某人了。”

        这一茬过去,大家就赶紧开饭了。

        在楼上吃不好,都是啃干粮。

        吴老师是个朴素节约的人,唐晚吟也没好意思大手大脚下馆子。

        好在只是一天而已,回来吃也是一样的。

        大桌子小桌子各一张。

        大桌子五个人,三个男人,孟宇祁、何云平,熊杰松,两个女人,唐晚吟、孔秋露。

        小桌子也是五个人,孟玉英陪着吴老师,跟三个孩子一起吃。

        因为她们俩都是刚做完手术,需要休养,跟着孩子吃清淡少盐的菜式,同时要多点儿瘦肉,补充蛋白质。

        而大桌上的人大多都是干活的,得量大管饱。

        没人计较这个,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唐晚吟看着就有点儿感慨。

        她还记得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她带着三个孩子,眼前一抹黑地来到这个几近荒废的院子。

        院子里的草都有一人多高。

        割了还长,只能先拔掉,再用火烧。

        后来又翻了几遍,孟宇祁慢慢给铺上了水泥,做了小路出来,也种上了果树。

        现在家里常住人口都有八个人了,加上孔秋露跟熊杰松,那就是十个人。

        院子里整整齐齐,屋子里热热闹闹,真是再好不过了。

        第307章 又到一年推举上学

        八月初的一天,聂源终于把手续办好了给送过来。

        “办好了,吴老师是咱们村的正式老师了,工资待遇县里出一半,每个月给十二块钱,村里按工分算。”

        吴老师闻言很是激动:“我又能上课了?”

        聂源也是个搞笑的。

        还没听出来,反倒有点儿愧疚:“就是咱们村里孩子少,班少,孩子们还得帮家里干农活,所以一天只能上半天课,吴老师您看这……”

        唐晚吟就笑道:“半天好啊,符合咱村的实际情况。”

        也符合吴老师的身体条件。

        吴老师跟聂源彼此都很愧疚,一个觉得我身体只能上半天,对不住村里。

        一个觉得我这只能让孩子们来半天,有点儿不配合教学工作。

        谁也不知道彼此都其实都希望只上半天。

        吴老师当天晚上就开始准备教案了。

        她说:“我以前教的都是中学生,多少有点儿基础了,孩子们也大了,现在教小学可不是就简单了,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性。

        不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

        村里人知道村里来了个正式老师也很高兴。

        听说吴老师想要个书桌跟书柜,村里人你出个老榆木板子,我出两条凳子腿,七拼八凑的,给吴老师送过来了。

        都希望吴老师回头多看看自己家孩子。

        吴老师细心地把每个孩子家里的情况都了解了一下,知道有些家长是支持孩子上学的。

        但有些家长觉得不读书也能干活挣钱,送孩子读书,不就是浪费钱吗。

        吴老师都给记下来,回头再对不同的孩子进行单独辅导。

        她对这方面有经验。

        说服家长,想办法给孩子们找到求学的机会。

        九月,橘子变得黄澄澄的时候,村小正式开课了。

        现在村小就有三位老师了。

        吴老师主带四五年级的语文数学,并且陪伴他们冲刺中学。

        唐晚吟跟李芳负责一二三年级,大家都轻松一些。

        李芳最高兴了,她那算术水平,也就教教零基础的孩子。

        三年级课本上的应用题她还真未必会呢!

        而唐晚吟也轻松下来了。

        她是实用主义出发,让孩子们认识字,将来不做睁眼盲就行了。

        但事实上启蒙教育远不止这个。

        中华数年前的寓言故事,还有优美的古诗词,还有各种阅读理解,她都很少参与。

        现在有专业的吴老师来教,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大大的好事。

        吴老师在原来的学校办了病退,一个月有几块钱。

        聂源这边又给她算了一份工分,还额外按照唐晚吟跟李芳的课时费给吴老师算了十块钱。

        随着国家的农业、科技逐渐发展,聂源是学习过成功经验,并且愿意尝试的领头人。

        所以盘溪村的精神风貌整个都发生了变化。

        原本还有些李家的人不服聂源。

        想着法子给聂源找茬。

        聂源做什么统计、投票、征求意见的时候,那些人都抱团反对。

        唐晚吟知道后就跟孟宇祁一起,也抱团支持。

        跟这些人没什么道理可讲。

        既然他们无耻,那唐晚吟当然也不会跟他们客气。

        不就是抱团吗?

        谁不会啊!

        她在这村里经营了这么久的人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