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根

        

        一众昌和集团的高层在市府宾馆参加婚礼,市府领导沉洋却在思考城市的发展。

        年前,在港岛招商成功了。

        这笔巨资进入了北宁。

        二井子镇已经在荒原上铲雪,划线,产业园半个月后就要开始动工了。

        眼看着北宁的又一个经济发动机就要形成。

        市府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建设,北宁市的市容市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八十年代升格为县级市开始,北宁每年在市政上的投入都在逐年的增多。

        后来从黑河地区划出,成为省管市,有了省里的财政支持,市政建设的投入就更大了。

        如今,北宁再次升格为地级市。

        有了独立的财政权利,作为市府所在地的北宁,则再次有了建设的理由。

        以前,北宁只有一条南北直通的骨干大街——交通路。

        当初交通路就是南到北宁火车站站前广场,北到八道街的转盘街口。

        如今的交通路,向北延伸了出去。

        越过北岗,直到二井子镇口。

        也就是说,北宁市区的直辖地域扩大了很多。

        不仅如此,南北大街又再次扩建了两条。

        而东西大街扩建出了三条。

        形成了三横三纵的交通网络格局。

        各种配套建设也正在落实。

        再有这几年的招商,市区人口早就突破了六十万。

        如果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完毕,将会再次增加近十万的人口。

        到时候,北宁将成为一个人口七十万的真正的地级市。

        这还没有算上下属各县市的人口。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发展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沉淀也很重要。

        沉洋拿着文化局的一份报告,沉思起来。

        说起来,北宁是一座有着历史沉淀的北方重镇。

        可是在文化设施上,却相对落后了。

        北宁现在有影剧院,可这些年国内电影的衰退,让这些剧院都停摆了。

        有一座文化馆。

        可也沦落成为少儿培训的基地。

        成年人的文化业余生活是很贵乏的。

        除了北宁电视台有自制的《闪亮登场》等节目外,北宁没有官方的文化团体。

        这些难怪。

        省里的话剧团,歌舞剧团都没啥演出了,每年财政上的支出压力都很大,作为北宁难道要逆势而为吗?

        这些文艺团体咱先不说,北宁连一座博物馆都没有,这就很尴尬了。

        图书馆倒是有一座,不过是八十年代重建的,书籍的收藏和更新很少,主要还是经费问题。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文化局的这个报告就是申请经费,给图书馆增加藏书,筹建一座北宁博物馆。

        「事是个好事,可从哪里弄经费啊!」….

        沉洋对搞钱很头疼。

        这两年北宁也兴起了房地产热。市政府倒是有了更多的钱。

        可花钱的地方也更多了。

        这钱每年都不够花。

        而且,现在北宁的地产开发势头又减弱了,这也让沉洋担忧。

        当初,很多有关系的私人老板购买了土地,开发建设了新小区。

        可一开卖傻眼了。

        销售的势头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火爆。

        一分析原因,才知道,这都是昌和惹的祸啊!

        原因就是昌和集团这些年一直都在有计划的开发建设职工住宅楼。

        在北宁,昌和集团是最大的民营经济集团。

        他们的职工是最有购买力的一群人。

        可是集团提供福利房,谁还会去买外面的商品房啊?!

        就昌和的这一块石头,就压住了北宁的房价。

        这些想发地产财的老板们恨死了昌和集团。

        却也无可奈何。

        市府对这件事也是左右为难。

        既不能阻止昌和集团建房,也头疼北宁的房价。

        沉洋回到家,一脸的阴郁。

        张翠萍不解的问道:「怎么?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

        「唉,拿到没有。」

        他看了一眼老伴问道:「你说,咱们北宁却点什么?」

        「缺什么?」

        张翠萍转头想了一下。

        「你这么一提,好像是缺点啥。」

        「你绝不觉得少点文化?」

        「对,对,对!就是文化。」

        张翠萍恍然的说道。

        「走在大街上,总觉得少点东西。」

        「比如,街道的灯杆,大街两侧的房屋啊,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啊,都缺少一些文化元素。」

        「哦,你这个角度我还真没注意。」

        沉洋没想到老伴说的是这个。

        「其他文化方面缺点啥不?」

        「还缺?」

        张翠萍思考了一下。

        「官方的文化设施陈旧落后,没有新投入,也没有啥官方的文艺团体。」

        「不过,民间的团体也不少。我昨天还去看了场二人转呢,不错。」

        「文化市场的繁荣,不仅要有民间团体的参与,我们官方的艺术团体也要积极参与才行啊。」

        沉洋感慨的说道。

        「对了,说道文化场馆建设的事,我觉得却一座城市博物馆。」

        张翠萍反应过来,说道。

        「比如,北宁的发展历史,老照片,文物等等。这些是对市民的再教育。让大家知道,这座城市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它的历史来源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根。城市的根。」

        张翠萍侃侃而谈。

        沉洋笑眯眯的看着她。

        「呵呵,没想到你的水平这么高?!有道理!」

        「嗨,这两天我正在研究城市文化。」

        「是啊,北宁确实要开展寻根行动。」

        「哎,这事可以让电视台录制几期特别节目啊!」

        「你有什么想法?」

        「就是记录我们城市寻根员去各地寻找有关北宁的历史文物和故事。这样的节目应该很好看。」….

        「这个想法好。」

        婚礼结束后,几家人都返回了农场。

        农场的三月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

        春风来的早,却带着一股寒意。

        早晚依旧寒冷,只有中午的大太阳能融化积雪。

        路面上湿哒哒的,偶尔有成股的小水流横穿公路。

        水库的员工已经展开了除冰除雪的工作。

        饲料厂的机器一天到晚的轰鸣。

        卢昌华送完孩子,就去了水库。

        早上的泥路被冻得硬邦邦,中午就化成了稀泥。

        他甩着脚上的泥巴,把鞋子在干枯的杂草上蹭了蹭。

        尽量挑选有草的路边行走。

        在水库

        转了一圈,这才回去。

        北宁电视台播出了一档现实记录片形式的节目,《寻找城市的根》。

        这引起了卢昌华的注意。

        看了一期,他才明白,原来是北宁要建设城市博物馆,需要寻找有关北宁这座城市一些记忆和文物,来展现城市的历史脉络,说是寻根之旅也不为过。

        他一下就想到了自己的仓库。

        这些文物都是从苏俄来的。

        可是里面有大量的中国文物。

        这里面保不齐就有北宁地区的文物。

        这么想着。

        他心里有了想法。

        「媳妇儿,有个事跟你商量一下。」

        卢昌华给王瑶去了电话。

        把北宁要见建博物馆的事说了。

        「咱家仓库里文物不少,里面没准就有与北宁有关的文物,我想征询一下你的意见。」

        「你想捐献?」

        「是这个意思。」

        「那我没啥意见。留在仓库里吃灰也没意义,拿出来在博物馆里展出,它的意义就大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

        见王瑶同意了,他这才给沉洋去电话。

        「领导啊,听说要建博物馆?」

        「是啊,你消息够灵通的。」

        「嗨,我也是从电视上知道的。」

        「怎么?你有啥想法?」

        「我这有些文物,可能跟咱们北宁有些关系,具体我也不懂,最好是能有专家来鉴别一下。」

        「哦?这可是件好事啊,你舍得吗?」

        「嗨,这有啥舍不得的?放在我这儿,就是在仓库里吃灰,放在博物馆那就是普惠大众了。」

        「你能有这个意识就是好的。文物这玩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行,我这几天找找专家,去你的仓库里看看。」

        卢昌华对自己的家乡有着很深的感情。

        之所以这么多年都没有离开,就是想自己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

        至少钱能留在这里。

        所以,他娶妻生子都没走。

        现在家乡要建博物馆,自己正好有东西,那就被藏着掖着了。

        该上交就上交吧。

        当晚,王瑶回来了。

        「你真不心疼?」

        「不心疼,用粮食换来的,心疼啥?」

        「再说了,我们捐献的是与北宁有关的文物,不是所有的东西。你放心吧。」

        「我可不是心疼这些破烂啊。」

        王瑶笑呵呵说道。

        「只是里面有些家具啥的,看着挺好。要是进城了,能用上咱就摆上,省得在仓库里吃灰。」

        「行,满足你,行了吧?!」

        「这还差不多。」

        「我都满足你了,那你……」

        「我咋的?」

        「是不是……嗯?」

        「不懂,人家不懂嘛。」

        夫妻俩的私房活又悄悄的进行了。

        第二天,卢昌华带着胡大贵去水库散心。

        「昌华,这这几大栋仓库光听说有好玩意,还真没见识过呢。」

        「咋的?想看看?」

        「算了吧,看了也不懂。」

        「走吧,反正我也要看看。」

        两人进入了仓库。

        在外面看这仓库大小还适中。

        可一进来,这才发现。

        这仓库确实是高大。

        里面的箱子码的整整齐齐,就像小山似的。

        「拉倒吧,这还看啥啊?看箱子啊?」

        胡大贵一见就没了兴趣,他才不想在这阴冷的仓库里看木头箱子呢。

        「也是,我也没啥兴趣。」.

        无色非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