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六,仁寿宫接到了柳府老太君求见的帖子。当值的廖嬤嬤想起昨日暖阳公主与太后的谈话,颇为为难,然犹豫半天之后,还是把帖子呈给了太后。彼时太后刚从御花园的暖房赏花回来,脸上闷得潮红,显得气色很好,然神情却郁郁。
廖嬤嬤递上帖子,道:“太后,柳府老太君请求觐见。”
太后接过,却没有马上打开,而是问道:“嫣红,你可见过柳府三小姐?真长得那么好?”
廖嬤嬤答:“去岁二公主过寿,奴婢看过几眼,柳府三小姐比一般小姐齐整些,礼数上也过得去。”
太后叹一口气,道:“当日暖阳和冰月都是自己择婿下嫁,哀家没有多加干涉,以为这样便是为她们好。如今看来,冰月自然是过得如意,暖阳却未必,是哀家当年考虑不周啊。这嫁娶,首要门当户对,其次是你情我愿。门户不当,两家行事不同,矛盾便会渐生,影响夫妻感情;然门户相当,若非你情我愿,夫妇也会怨怼日生,终归还是过得不如意。”
廖嬤嬤答:“太后说的是。”
太后道:“我这也是马后炮,要是早些明白,暖阳也不至今日这般情形。小辈的婚事,我一定得看准了。可是,景儿多年不曾动心,如今既喜欢上了柳三小姐,我如何忍心夺他所好?可是,据说柳三小姐自小养在锦州,我总是担心景儿步上暖阳后尘。”
廖嬤嬤道:“太后若为难,何不招了柳三小姐和谢府公子前来一见?”
太后道:“我懂你的意思,不过,也不见得柳小姐和谢公子两人就有情。柳家一向重声誉,如今请求退婚,不过是不想落个背信弃义的骂名;谢家昨日递了帖子请求进宫问安,估计也是打算请求哀家收回懿旨,谢府一向磊落硬气,大约为的不过也是争一口气罢了。”
廖嬤嬤道:“如此,只要圆了柳府的声名、顺了谢家的脾气,欧阳公子便可抱得美人归了。”
太后沉吟半刻,道:“你遣人分别去柳府、谢府传哀家的话,让柳老太君明日进宫叙话、谢府家眷后日进宫请安。”
第二天一大早,柳老太太按品大妆,天微亮就到了宫门前候见,待得了传见、进得仁寿宫之时,日头已经升了两丈高。柳老太太福身见礼、问安之后,跪下开口道:“臣妇罪该万死,请太后收回给臣妇孙女的赐婚懿旨。”
太后微微一笑,示意廖嬤嬤扶了老太太起来,道:“哀家与老太君也是多年的老姐妹了,有话坐下慢慢说。”
柳老太太却不肯坐,微弓了身道:“臣妇去年跟太后提过,臣妇的孙女曾许给了锦州谢家二公子,如今谢家二公子归来,柳府不敢毁约,万望太后成全。”
太后道:“老太君言重了。哀家知道柳府向来重承诺,然柳三小姐与谢府公子未曾下定,算不得正式的婚约。谢府公子在那样的情形下,下落不明一年有多,三小姐另外定亲,也算不得毁约。”
老太太道:“如果臣妇孙女已经拜堂成亲,臣妇也不敢提这个话。只是现如今臣妇的孙女既依旧待字闺中,一切均有回环的余地。太后体恤臣子、成人之美,必会成为京城一桩美谈。”
太后道:“老太君这是怪哀家是非不分、夺人妻子吗?”
老太太“噗通”复又跪下,道:“臣妇不敢,太后息怒!府上三小姐自幼丧母,说来也不算是个有福的,若她再背了不好的名声,岂不要使欧阳府蒙尘?满东京城里,比她有福气的人不知凡几,请太后再加斟酌。”
太后听了,沉思半刻,道:“老太君起来说话吧。见过府上三小姐都说好,老太君也不用如此自贬。要说三小姐福薄,哀家可不大同意,她生在柳家就是天大的福气。哀家知道老太君的担忧,哀家自有周全的法子,老太君不必担心。”
柳老太太听了,愣了一下,道:“谢太后体恤。”
半个时辰之后,柳老太太回到了柳府,刚进府门,留守的柳路家的就遣了人来通报:“谢老太太、谢二太太已经在裕寿堂的花厅等候。”
柳老太太抚了抚额,道:“吩咐轿夫加快脚步。”
谢老太太、谢二太太等得焦急,却也只得捺住了性子等,待看见柳老太太扶着柳材家的胳膊跨进门,便再也坐不住,婆媳俩都站了起来。
柳老太太一迭连声让她们坐下,又慢慢喝了一盏茶之后,才对谢老太太道:“老亲家,跟我们之前想的一样,太后的胳膊朝里拐啊。”
谢老太太道:“果真如此,那就好办了!欧阳公子娶妻易,明华公主招婿难;加之太后之疼爱明华公主,应该远甚于欧阳公子,明日我们提起姻缘令,太后肯定会松口。”
第二天,依旧在仁寿宫的暖阁里,太后召见了谢老太太婆媳。太后待她们见礼、请安完毕之后,开口夸赞明灏:“二公子有勇有谋,不但荒岛逃生,还助我漳州水师破了为害多年的水寇,真是少年英雄、难得人才。老太君、谢夫人有福气了!”
谢老太太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不过是尽了天启臣民的本分,哪里当得起太后夸赞?不过,他这一去一年半,生生把自己的婚事给耽搁了。说起来,如今他虚岁已经二十,再耽搁不得了,他的婚事,少不得请求太后成全。”
太后笑道:“谢公子有才有貌,何愁没有如花美眷相配?老太君且说说,你们看上了哪家小姐,哀家立即便给二公子赐婚。”
谢老太君道:“说起来,府上二公子出征之前,跟他姑姑家柳府三小姐议过亲。后来二公子下落不明,柳三小姐便赐婚给了欧阳公子——不过,柳三小姐和欧阳公子尚未成亲,一切都来得及回旋。谢、柳两家均是看中承诺之人,柳家不敢别嫁、谢家不敢别娶,请太后成全两家姻缘。”
太后道:“老太君说的颇有道理。只是碰上此等人力不可逆之事,也是无奈。幸而谢、柳两家并未真正下定,因而,错过便是错过了,这是两个孩子没有缘分。柳三小姐是老太君的外孙女,哀家理解老太君的护犊之情,然欧阳府也是好人家,老太君的外孙女不会受委屈,请老太君放心。再则,京城多少闺秀,二公子尽管挑,挑好了告诉哀家,哀家必定玉成美事。”
谢老太太道:“暖阳公主府富贵荣华、欧阳公子年纪轻轻身居高位,臣妇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只是臣妇的外孙女自幼丧母,臣妇格外怜惜、一直想养在身边照拂,这不,去年求了好久,才求得柳老太君答应许婚。臣妇听说,去岁西陵国曾求婚于明华公主,太后疼爱公主、甚为不舍公主远嫁,太后母仪天下,想来也能理解臣妇疼爱孙女之心。”
太后脸色一沉,道:“杨春珧,道听途说之言,如何能搬来哀家的仁寿宫!”
谢老太太婆媳两人“噗通”跪下,老太太道:“请太后息怒!说来话长,府上二公子流落白龙岛之时,曾无意间在岛上遇见西陵国武士。他偷听了他们的谈话之后,才知道西陵国武士在岛上寻找姻缘令、也知道了他们寻找姻缘令的目的……”
太后“腾”的站起来,打断老太太的话,大声道:“姻缘令找到了吗?现下在哪里?”
谢老太太道:“太祖有言,拿着姻缘令的人,可求自己的姻缘,不知道太后还记不记得?”
太后愣了一下,而后肯定道:“哀家记得很清楚,有姻缘令在手的人,可求自己的意中人。”
谢老太太婆媳听了,都松了一口气。谢老太太道:“府上二公子知道姻缘令的去处,他能拿到姻缘令,他不求别的如花美眷,只求自己原先议亲的柳府三小姐。”
太后坐下,扶额沉思一刻,缓缓道:“府上二公子所求之事简单,姻缘令却关系甚大。你们先回府等候消息,待哀家与皇帝商议、定夺之后,再行告知谢府。”
姻缘令关系到天启、西陵两国关系,有姻缘令,天启必须嫁公主;可是如果天启国力不胜西陵,即使没有姻缘令,也得许嫁公主。如果是后一种,太后无论如何都护不了明华公主,也只能护护外孙欧阳景了。太后打的好算盘!谢老太太却很有信心:去岁天启虽经历洪灾、战争,国力却并没有一蹶不振、并非西陵国能比,却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如今西陵国没有姻缘令,太后肯定不会许嫁明华公主;然而,她却需要时间向暖阳解释——如何要收回赐婚懿旨。谢老太太也不揭破,与二太太恭恭敬敬行了礼告退、出宫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