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陈琳典袁绍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祖父耶?”琳谢曰:“楚汉未分,蒯通进策于韩信;乾时之战,管仲肆力于子纠。唯欲效计其主,助福一时。故跖之客可以刺由,桀之狗可以吠尧也。今明公必能进贤于忿后,弃愚于爱前。四方革面,英豪宅心矣。唯明公裁之。”太祖曰:“善!”厚待之。由是观之,是知晋侯杀里克,汉祖戮丁公,石勒诛枣嵩,刘备薄许靖,良有以也。故范晔曰:“夫人守义于故主,斯可以事新主,耻以其众受宠,斯可以受大宠。”若乃言之者虽诚而闻之者未譬,岂苟进之悦,易以情纳,持正之忤,难以理求?诚能释利以循道,居方以从义,君子之概也。
【译文】三国时的陈琳负责为袁绍起草文章,袁绍失败之后,陈琳归附了魏太祖曹操。曹操对陈琳说:“你过去为袁绍写檄文声讨我,只须历数我的罪状就行了,因为罪恶只是自己干的,为什么向上骂起我的祖父呢?”陈琳谢罪后说:“当楚汉未分胜负的时候,蒯通向韩信献策,劝韩信与楚汉三分天下;齐鲁乾时之战(乾时,今山东益都县境内)管仲竭尽全力为公子纠效命,射中了齐桓公的衣带钩。这都是只想为其主人效力,助其主人获取一时之福啊。所以,盗跖的属下可以去谋刺许由,夏桀的狗可以向尧狂吠。如果现在你果真能忘却前嫌,对贤明之士即使与你有怨恨也加以重用,对平庸之材,即使与你亲厚也罢黜他,那么就会使四方之人改变态度,归顺于你了。希望你能明智地裁决这个问题。”曹操说:“讲得好啊!”于是厚待陈琳。由此看来,晋惠公杀掉不忠于怀公的里克,汉高祖杀了不忠于项羽的丁公,石勒杀掉不忠于西晋的枣嵩,刘备看不起不忠于刘璋的许靖,确实都是有道理的啊。所以范晔说:“人只有忠于旧日的君主,才能以忠心侍奉新的君主,只有以人云亦云而受到宠信为耻辱,才可以受到特殊的恩宠。假如进言者忠心耿耿,而在上者却听不进去,这岂不是因为苟且求迸的奉承话容易被接受,因而立论严正却多有冒犯的逆耳忠言就难以寻求吗?如果确实能放弃功利的追求,站在大道的立场,遵循义的原则,那就是君子的风度了。【按语】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这谁都能做到;团结和自已意见不同的人,就难得多。而要团结反对过自已、甚至曾是自已敌人的人,就予其困难,固而也就尤其难得。历史上只有少数雄才大略的人如齐桓公、晋文公、刘备、曹操等做到了这一点,因而才成就了王图霸艺。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更是超越了前人,如魏征,本是李世民政敌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曾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以夺取帝位,但李世民不但对魏征深信不疑,而且把他当做一面镜子,时时引以为鉴,以免重蹈前代覆辙,从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我们今天所从事的现代化事业,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宏伟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人才为之效力。这就需要我们这个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有比历史上任何一代雄主更加广阔的胸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这决不是容纳一二个反对过自已的人就行的,而是需要广泛发扬民主,允许、甚至鼓励不同意见的发表,集思广益,择善而从,防止一个人说了算,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我们的事业顺利进行,使我们的国家早日摆脱贫困和落后,使我们的民族早日繁荣昌盛。难必二八万事都无定准,所以不可依赖。即使是忠臣孝子,也不能依赖君主和父母,因为你的忠诚和孝顺并不一定能被对方理解。即使对方很贤明也靠不住,如尧、舜、商汤、周武王、周公旦哪一个不是公认的圣人呢?但伐君,囚父,抛弃爱子,杀掉哥哥的事就是他们干出来的。要求福佑,还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