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韩信伐赵,军井陉,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升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弃旗鼓,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空壁争汉旗鼓,逐韩信。韩信等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出奇兵二千骑,共侯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皆已得赵王将矣。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乘击,大破之,虏赵军。诸将效首虏,皆贺信。因问曰:“兵法背右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反背水阵,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令与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又高祖劫五诸侯兵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与汉大战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此异情者也。[荀悦曰:“伐赵之役,韩信军泜水,而赵不能败,何也?彭城之难,汉王战于睢水之上,士卒赴入睢水而楚兵大胜,何也?赵兵出国,能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深怀内顾之心,不为必死之计;韩信孤军立于水上,有必死之计,无生虑也,此信之所以胜也。汉王制敌入国,饮酒高会,士众逸豫,战心不同。楚以强大之威而丧其国都,项羽自外而入,士卒皆有愤激之心,救败赴亡,以决一旦之命。此汉所以败也。且韩信选精兵以守,而赵以内顾之士攻之;项羽选精兵以攻汉,而汉王以懈怠之卒应之。此事同情异者也”。故曰: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计策之机也。]
【译文】韩信率兵攻打赵国,把军队驻扎在井径[指太行山要隘井陉口,在今河北省鹿泉市西南十里]。他逃选出两千轻骑精兵,每人拿着一面红色的汉军旗帜,从小路向前,到能够隐蔽埋伏起来可以窥视赵军动静的山坡上,并且特别叮嘱说:“赵军看到我军败退逃走,一定会全巢出动来追击我军,到那时你们快速地冲入赵军的营地,把赵国的旗帜拔掉,换立上我们汉军的旗帜。”韩信于是派遣一万人马先出发,开出营寨之后,背向着河水排开了阵势。等到天亮时分,韩信登上战车,插上大将旗号,设上战鼓,率领另一路人马开出井陉口的隘道,于是赵军打开营门前来迎击汉军,双方对峙交战了很久。韩信诈败,抛弃军旗和战鼓,快速退回到排在水边的军阵之中。排在水边的军队,打开阵势,把他们迎入阵中后,然后又回身与赵军疾战。赵军果然倾巢而出,大家争相掠夺汉军的军旗战鼓,追逐韩信等人。韩信等人已经与水边的队伍会合,军士们个个奋勇争先,拼命作战,一时赵军也不能获胜。韩信最先派出去的两千骑兵,正在等候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韩信,拾取战利品,看到赵军此举,他们于是冲入赵军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去,竖立起两千面汉军的旗帜。赵军此时无法击败韩信背水为战的军队,更不能俘获韩信等将官,想收兵回营,却看到营帐上全是汉军的红色旗帜,于是大为惶恐,以为汉军已经俘获了赵王和他们的将军了。于是赵军大乱,士兵们纷纷转身逃跑。赵将虽然竭立制止,连杀好多人,但仍然不能阻止他们。因此汉军乘机攻击,大破赵军,俘虏活捉了不少赵国将领和士兵。汉军诸位将领分别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等呈现给韩信,然后都向韩信称贺。有人问他:“兵法上说,排兵布阵,右边应背着山陵,左边应面对川泽,可是这一次将军你却反而背水为阵,竟然靠此打了胜仗,这是什么战术呢?”韩信回答说:“兵法上不是说必须把军队置之死地,士兵才能奋勇作战,然后才可以绝处逢生;把士兵放置在危险的境地才能力争存活,获得胜利’。况且我韩信并没有统领平素受我训练过而听我调度的将士,这正所谓:‘驱赶着赶集市的人去打仗!’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如果不把军队安排在‘死地’,使每个人都为了存活而奋力作战,那么是无法取胜的。现在如果把这些将士们都放置在有可能逃生的地形,他们早就都逃跑了,哪里还能够使用他们呢?”再举一个例子,汉高祖刘邦劫夺并统领五路诸侯的兵马攻入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是西楚项羽的都城)。项羽得之这一消息后,便率领军队离开齐国,回师攻伐汉军,与汉军在睢水河边大战。楚军大破汉军,杀死很多汉兵,汉军士卒尸体沉入睢水河,因此河水都被堵塞而不能流动。以上说的是,由于当事者内心的情态不同而造成同类事情出现不同的结果。[荀悦说:“攻打赵国的那一次战役,韩信把军队布在泜水河边,可是赵军却不能战胜汉军,这是为什么呢?彭城那一次战役的惨剧,汉王率军战斗在河边,士卒因逃跑赴水而死在睢水河中的不计其数,因而楚军大获全胜,这又是为什么呢?赵军开出老巢,看到有前进的可能便前进,知道了困难便后退,胸中包藏着兵败便后退回营的心思,没有下定必死奋战的决心。韩信率领的孤军背向河水为阵,人人都下定了必死奋战的信心,不考虑存活的希望,这便是韩信之所以胜利的原因。汉王制服敌人,攻入楚国都城彭城,饮酒大会宾客,士卒兵丁们也都苟图安乐,缺乏统一的斗志。楚军有强大的威势却丧失了自己的国都,项羽率领他们从外面攻打回来,兵士们人人都带有愤慨激昂的斗志去挽救从前的失败,奔赴国难,以自己的性命来拼一死战,这便是汉军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况且韩信选择精兵去抵御赵军,而赵国却派抱有内顾之心的士卒去攻打韩信;项羽选派精兵去攻伐汉军,而汉王却用松懈懒惰的士卒去对付项羽。这正说明同类事情由于当事者内心的情态并不相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所以说,权谋是不可能预先设置周全的,机变也是不可能预先谋划出来的,只有做到根据时机的变化而变化,依据事情的发展来变通计划,这才是计策的关键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