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476 年,群雄割据,十国并立,征战不休。
各国之间为争夺边界,侵吞疆土而兵戎相见,正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
战国中期,大昭王朝「昭明帝」文武并施,对内统一中央集权,改革图强,加强军备,对外则采取「远交近攻」之计,打破各国之间的平衡,并吞四国,成就一方霸主。
北有胡国与大昭南北对峙,虽版图不及大昭四成之一,但骁勇善战的马上民族凭借黄河天堑,改传统甲战为骑战,竟与大昭北伐之军僵持不下数月,牵制了大昭太子「昭苍天」率队亲征之铁骑大军。
西有黑武,飞雁,雪源三国连气同枝、肩肘相护,结成「义盟」隔岸观火,明哲保身。
此时,历经数月持久战,胡骑已隐有不支之势,黄河防线节节败退,眼看便是灭顶在即,却忽从大昭都城「永德」传出「昭明帝」猝然驾崩,宦官「罗坤」阴谋夺权,私立「昭明帝」幼子「昭苍平」为帝,自封摄政王的消息。
胡骑闻讯,士气大振,竭力反扑,战势瞬息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