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他清算了玉溪县往年的税收,将本由百姓承担的脚钱去掉,又理清了各项税收,将部分重叠税赋清算,不让百姓在一件事上缴纳两次税赋。

        吏不可单独下乡,更不可向百姓索要钱财,肃清吏治。

        还将公家储存的农具借给百姓使用。

        虽说刚开始的措施不算多,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嘛。

        等到明年开春,他就可以设置劝农使,下到各个村子中去劝农桑,还可以将自家收藏的农书撰抄一份

        李泌没有在县中多停留,而是直接驱马离开了县城去往最近的村子,沿途金灿灿的田地让李泌心情更加愉悦了三分。

        拿着镰刀的老农在田中劳作,一家老小都在地里劳作,就连孩童也在田头跑来跑去,提着竹筐捡拾麦穗。

        今年收成不错。

        李泌行到一片麦地前,将马拴在田头柳树上,上前和一旁正捧着瓷碗喝水的农人搭话。

        郎君,今岁可算丰收?

        农人看了眼李泌,看到李泌身上做工精细的面料后面上露出了讨好的笑。

        回贵人话,今岁丰收哩,今岁的税赋肯定都能交齐。

        他以为李泌是来问税赋的官吏。

        李泌又问:你家有几口人,交完税之后家里可还有余粮?

        某名陈大牛,我家七口人,今岁的税赋交完后,还能剩下一些粮食过年农人面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家里有余粮,这已经是让他这样的小民觉得幸福的事情了。

        李泌面上也浮现了微笑,他清清嗓子道:今年官府收取的税赋比去岁还要少一些。

        农人面上笑容惊喜:这样我家又能剩下更多余粮了。

        是咱们玉溪县新上任的县令清算了税赋,还取消了从村中收粮的脚钱。李泌看着百姓安居乐业,心中也颇为高兴。

        哎呀,真是好县令啊。农人惊喜道。

        李泌不知不觉间将背挺得更直了。

        可是李娘子做了咱们玉溪县的县令?农人打听着,咱们玉溪县是不是也要挖渠了?也是干活就分田地吗?

        什么?李泌瞪大了眼睛,哪个李娘子?咱们玉溪县的县令分明是李泌李郎君!

        他辛辛苦苦做出的政绩怎么又和李长安扯上关系了。

        那这位李郎君是漳县李娘子的兄弟吗?农人还不甘心,都姓李,说不准就是亲戚呢。

        李泌冷着脸:玉溪县令之李是辽东李氏,漳县李娘子之李是陇西李氏,非亲非故。

        农人迷茫摸摸脑袋,他连辽东和陇西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哩。

        总之就不是李娘子派来的人了。农人轻轻叹了口气,看来他是没那个福气给自家多添几亩地了。

        李泌看着农人深感遗憾的表情,面无表情牵着马离开了此地。

        过了数个时辰,李泌又停在了另一处村落,下马询问了这个村子的村民今岁收粮多少

        忙活了一整日,直到天色将黑,李泌才神色轻松回到了县衙。

        虽说遇到了一些糟心事,可大体上来说李泌还是对自己这一日的收获颇为满意。

        今年玉溪县下面的几个村落除了一个村子遭了虫灾收成欠佳外,其他十六个村落收成都不错。

        加上今年税赋也比往年要少交一些,这些百姓家中应当都能存下些粮食来。

        只是那个陈大牛

        李泌站起身,走到存放人口籍贯的廓舍,寻着村子的名字找到了这本户籍册子。

        等到今年交完税之后,这个陈大牛看着自家的余粮,到那时候他就知道到底是玉溪县李郎君好还是漳县李娘子更好了。

        陈大牛,陈村人,户十三口,嗯?李泌皱眉。

        他怎么记得那个陈大牛说的是他家只有七口人?

        李泌察觉到了其中的微妙。

        他连忙开始翻箱倒柜找簿册

        两个时辰后。

        李泌看着他翻找出来的文书两眼一黑。

        难怪那个陈大牛说他家今岁交完税还有余粮呢,原来不是因为他减轻的那点税钱,而是上年还需要交十三个人的税,今年只需要交七个人的税,足足少了五口人!

        来人,让赵主簿来见我!李泌迅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他方才翻看赵大牛一家户籍的时候,也顺带着看了看其他家,其他几家的人口数额也在减少,只是没有赵大牛一家那样明显减少罢了。

        李泌本以为是正常的生老病死,可如今看来,却不一定是老死病死,更大的可能是如赵大牛家一样户口迁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