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高质量父母图鉴[快穿] 第464节

        他拿过一沓纸,让顾细看。

        顾细微微一愣,而后笑道:“那看来江教授是知道了我们的实验?”

        “我知道科学实验不分性别,但是我们开会的时候还会有其他女性,我担心她们一时间难以接受和男人一起讨论护理卫生的问题。这才没有通知您。”

        江景志扶扶眼睛,儒雅一笑:“顾主任,我知道,也理解,我也是看我太太再做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实验,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件事。”

        “为了避免你们工作上的麻烦,我心甘情愿做我太太背后的男人。”

        戴思弦和丈夫对视一眼,有点不好意思,道歉道:“顾主任,没有经过你的允许,就告诉了他。”

        顾细连连摆手:“没关系,我们这儿又不是绝密实验室,你们相互交流是正常的,再说了,我相信两位是有分寸的人。”

        戴思弦和婉一笑。

        她和丈夫都会对得起这份信任的。

        说会正事,顾细挑出几种纸:“这两张,你们问问胡教授和孙老师有没有用?他们教书法和画画,或许这适合他们。”

        “这张比较柔软,我们倒是可以试着生产,城里可能有些人家需要这种纸张,我们自己也可以用,还有这种稍微硬一点的纸也可以。”村里人买,那肯定有折扣。

        赚钱的话,当然是要看城里的销路,特别是柔软的纸毕竟哪个年代都不缺乏高生活水平需求的家庭。

        “你们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题,让他们事实做出更加柔软的纸张,最好是适合给小婴儿用。现在没有市场,不代表以后没有市场,咱们得先做好各种准备。”

        江景志和戴思弦连连点头。

        没错,他们已经起了个头,就要把这个领域给研究透彻,这是他们科研人该有的精神。

        顾主任显然是支持他们继续研究下去的,这就够了。

        顾细想起一个大问题:“对了,成本怎么样?”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我们村那么多人,光村里的需求就有不少,当然比

        我们出去买纸更划算。”戴思弦粗略地计算过。

        “那就行,纸厂必须安排上。”顾细算了算,这个规模不必太大,小作坊很容易找齐人。

        顾细对于戴思弦阴差阳错高搞出柔软纸巾这件事很惊喜,等大家生活水平好了起来,说不定她就可以上云柔巾、洗脸巾等等东西了。

        目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卫生巾。

        戴思弦拿出试用品,“我做了几个出来,有个问题就是,固定位置是个问题,如果放在有带子的布上面,那很不透气,也就失去了我们做这个东西的意义。”

        顾细蹙眉。

        戴思弦见状,道:“不过也能用,就是需要比较紧的内裤,效果才比较好。我想大家还是可以承受的。”

        顾细喃喃道:“如果有不干胶就好了。”

        “什么胶?”戴思弦耳尖,捕捉到了这个词。

        顾细轻咳一声,不干胶是国外在七十年代末才发明出来的,她该不该说呢?

        可是转念一想,她都是快穿世界了,还纠结个什么?这是个真实的世界,但又不是原历史上的世界,只是大致背景一样而已,她何必纠结那么多,干就是了!

        自己国人又不比其他国家的人差,说不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他们可以率先研发出来。

        于是顾细就道:“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

        她拿起胶水,倒在纸上,粘贴到另一张纸上,等两张纸的胶水完全干透,她试着撕开:“你们看,是撕不开的,根本没办法完整撕下来。”

        “那咱们能做出一种不干胶,既有粘贴的功能,但同时也能在需要的时候完整地撕下来。”

        她拿起一张纸,当成卫生巾,放在衣服上,“咱们的卫生巾,背后一面可以粘在内裤上,撕下来的时候,可以一下子撕开,直接扔掉。”

        戴思弦脑中隐隐有点什么,但想要集中精力抓住这个灵感的时候,却抓不住。

        “我想想。”

        纸和纸当然很难撕开,可是她们又不需要这个,只需要把卫生巾从不同材质的布料上撕开,这个应该会容易很多。

        顾细道:“不急,你们慢慢想,我也只是提出这样的想法,能不能实现还不一定。”

        江景志记录下来,“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也是从这种不一定开始制作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方向。”

        现在最重要的是卫生巾的试用。

        顾细让戴思弦带着她的女学生们多生产一些,然后分给不同年龄层的人试用。

        她和沈红飞可以归为一辈,王素、苗翠花可以归为一类,追凤和盼盼则是年轻人的代表。

        没有使用就没有发言权,她和戴思弦还弄了个使用感受调查问卷出来,从触感、使用感受等等维度进行询问,最后还可以写下其他的个人意见。

        戴思弦感叹,“这样好,就不用担心使用的人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顾细则想到了另一个设备上:“要是有复印机就好了,我们可以直接复印出来,而不是抄得手累。”

        胡教授和孙文真是厉害,居然抄了那么多试卷。

        戴思弦在还没下放前,依稀听过复印机这个名称,“那就是可以把我们的东西直接复印成很多份吗?”

        “对,你看,我们又做出了纸,有复印机多方便。”顾细感慨。

        戴思弦抿唇一笑。那倒是挺好的。

        卫生巾使用比较顺利,因为大家都体验过月经带和草纸,看着雪白雪白的卫生巾,都觉得很好。

        调查问卷上几乎没有毛病,就连无法好好固定对她们来说也不成问题。

        “那咱们的内裤做得紧一点就好,”苗翠花小声道,“比起用月经带,还不如穿条紧一点的内裤。”

        两个年轻女孩子对这个卫生巾简直是赞不绝口,她们十分轻易地接受了卫生巾的用法。

        顾细反而是觉得还是有点厚。

        不过她也知道这是为了防渗透,就是体验感有点不太好,而且也要多使用原料。

        她想了想,道:“戴老师,您继续带着团队改进,我们可以做成薄款和厚款,根据时间不同,使用不同厚度的卫生巾。”

        “对了,”她突然道,“我们还可以有护垫,就是到了后期,小小的一片。”

        苗翠花却提出反对意见:“顾主任,如果是买卫生巾的话,我想很多人都不会多花这么一份钱,到了后期,很多人可能就用纸巾对付过去了。”

        谭老师:“除非是城里的有钱人。”

        “那说明还是有市场的,”王素现在跟顾细学了不少词汇,道,“只不过得等推广到城里,才有可能被买。咱们根据需求生产。”

        其他人也畅所欲言。

        顾细笑了,她很开心从一开始的只有她说,现在变成了大家一起讨论。这说明大家都有思考,都适应了这种开会方式。

        沈追凤奋笔疾书,她看了看会议记录,道:“我发现咱们的卫生巾没有名字呀,就叫做卫生巾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

        顾细看向大家:“的确要取个名字,你们想想?”

        大家冥思苦想,有的说叫“美丽”牌,有的说叫“舒心”牌,有的说叫“沈家村”牌。

        王素哈哈大笑:“卫生巾叫这个名字,好像会没人买。”

        大家都笑了起来,这个的确是用来打趣的。

        谭老师看向顾细:“小顾,你说一个?”

        顾细的手敲敲桌子,“我想的是……叫姐妹牌卫生巾,怎么样?”

        众人眼睛一亮,一致觉得这个名字最好。

        沈红飞道:“要不,就叫姐妹牌卫生巾?”

        天下妇女,皆是姐妹。

        顾细笑道:“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好,就定下吧,既然名字有了,那肯定要印在包装上,得有个设计啊。”

        沈追凤立即道:“雯雯跟孙老师学画画,现在画画很厉害,我们可以让她来。”

        沈红飞本来想说雯雯一个小年轻懂什么,可是看到沈追凤这段时间的成长,她又把话咽了回去。

        这让她用一次私心吧。

        顾细点头:“好那追凤去和雯雯说吧,下次让她过来一次开会,顺便交一下设计稿。”

        她可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甲方。

        卫生巾目前只是小范围试用,等戴思弦进行改进后,就可以进行村里的大范围试用了,确保所有人都没有出现过敏反应,或者其他问题后,她们才有可能推向市场。

        纸作坊倒是比这个卫生巾厂要早开始,届时卫生巾也会由纸作坊的人生产。

        听说村里又要开新作坊了,除了上工之外,还没有作坊归属的女同志们十分开心。

        有作坊的人特别好,平时作坊有活儿的时候,会去作坊干活儿,会根据工作时长发工资,没活儿的时候就去是村里上工挣工分。有工资又有工分的,多好。

        顾主任还说,什么时候作坊的规模变成了厂,她们能全天候在厂里上班,那才是真的生活变好了呢。

        纸厂招完新员工,趁着这个喜事,顾细和沈青松商量了一下,决定请电影放映员来他们沈家村放一场电影。

        这个消息通知出去,村里的热闹不亚于过年。

        大人们小孩子们全都奔走相告。

        不少人家都都飘出香味来,这是为了晚上看电影准备点零嘴呢。

        电影在公房的院坝那里放,地方比较宽敞,要是在空仓库里放,挤不下。

        公房就是一座很大的房子,里面放上村里集体所有的工具,收成的时候,粮食会被放到这里,院坝就是用来晒粮食 。

        院坝很大,正好适用于看电影等等户外集会的活动。

        电影放映员踩着单车载着工具到了沈家村。

        巡逻队的人已经把两根长长的壮实的竹竿给固定好了,这是用来挂白幕布的。

        电影放映员很满意。

        事实上,他也听说过沈家村,魔芋和魔芋爽还有豆干可不是盖的,最神奇的是,沈家村的豆干多放几天都不会坏,听说是那个包装很有技术含量。

        把放映机、白炽灯泡等等东西放好,放映员静待天黑。

        沈家村人这次没把放电影的消息外传,只有村里人看电影,不用像以前那么挤。

        不过大家还是喜欢坐在前排,还是有很多人提前去占位子。

        沈青松只有一个要求,有序进退场,不要出现踩踏受伤事件,不然下次就不请电影放映员过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