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25节
书名: 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 纣胄 分类: 穿越

        第三三六章 破地换好地

        听了这话,赵贤似乎打起了精神,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有道理,我们还是要为国为民多做好事。”

        三人感慨了一句,随后又继续研究起了办法。

        济南府,钦差行辕。

        曾省吾脸色有些难看的问手下道:“你说,那位陈公公又来了?”

        手下人连忙说道:“是,那位陈公公又来了。”

        如果说钦差行辕有哪个人最不被待见,肯定就是这位宫里来的陈公公了。

        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想巴结一下这位陈公公。

        从京城来的人都知道,这位陈公公是皇帝面前非常得宠的红人,如果能和他搭上线,以后无论是做官还是做事都方便很多。

        可是到了山东以后,大家就不太愿意搭理这位陈公公了。因为这位陈公公实在是太犀利了些。

        曾省吾原本也没有想到,可是现在他体会到了,脸色也很难看,只能说道:“快把陈公公请进来。”

        现在曾省吾想到陈矩,就是一个头两个大。打又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得罪不起,奉承不了,这就很难受了。

        不过人家来了还不能不见,曾省吾只能硬着头皮见。

        他心里面有些无奈,不知陈公公这次来又干什么?

        很快,陈矩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这次并没有穿太监的服饰。事实上,自从到了山东,陈矩就换了衣服,只是平常富家公子的打扮,看起来白白嫩嫩的,颇有几分风采。

        “陈公公。”见到陈矩,曾省吾连忙笑着迎了上去,笑容异常灿烂,语气也非常高兴,似乎很期盼着陈矩的到来。

        陈矩脸上也带着灿烂的笑容,似乎也很期盼见到曾省吾。

        两人各怀心思,却有说有笑的往里走。

        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全都躲得远远的,谁也不想靠过来,生怕惹两人生气。

        两人分宾主落座,茶水很快被端了上来。

        喝了一口茶水,陈矩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别的不说,曾大人这里的茶水可是真的好喝。”

        闻言,曾省吾的嘴角就是一抽抽。

        自己这里的茶水好喝什么吗?

        这茶水是昨天自己让人到铺子里买来的,根本就不贵,一分钱买半斤。

        就这个玩意,比树叶子也没强多少。你没看到我自己根本就没端起茶杯来喝吗?

        陈矩却是一脸的真诚,甚至又端起茶水喝了两口。脸色那叫一个满意,似乎真的喝到了什么绝世好茶。

        曾省吾都有些无奈了,甚至都以为自己买的真的是什么好茶叶。

        不过看了一眼之后,他还是强忍着没有尝试,在心里不断告诫自己:这玩意就是垃圾,不要试。

        陈矩却仿佛没有发现一样,继续喝着茶。

        跟着曾省吾扯了两句闲篇,陈矩这才说道:“曾大人,我今天过来,是有些事想和你商量一下。”

        “陈公公请说。”曾省吾脸色也严肃了起来。

        我就知道你过来有事。

        陈矩也没说话,只是对着身后招了招手。

        很快,一个小太监就走了上来。

        这个小太监穿的也不是太监服色,而是普通随从的打扮。

        他伸手将一摞东西放到陈矩身边的桌子上。

        陈矩伸手拍了拍,说道:“这是我到山东之后查到的一点有意思的东西。曾大人,要不你看一看?”

        闻言,曾省吾心里就是咯噔一下子,已经猜到眼前这东西是什么了。

        抬头看了一眼陈矩,曾省吾目光有些深沉,说道:“公公,你这么做,似乎有些不太好吧?”

        “这有什么?”陈矩一脸不以为然的说道:“我这可是为了帮你的忙。”

        “你看你来山东的日子也不短了,这么多天,什么都没查出来吧?我帮你查出来了,你看看,咱们这也算是合作愉快。”

        鬼跟你合作愉快!谁用你查了!

        曾省悟在心里面大骂,可是脸上却没敢有丝毫的表现出来。

        刚刚那话已经是最厉害的了,再往下说就不行了。

        如果这个家伙把自己这些话告到皇帝那里,自己会吃不了兜着走。

        而且不光是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京城里内阁的几位大学士恐怕也都吃不了兜着走。

        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自己的罪名就大了。

        “那就多谢陈公公了。”曾省吾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让手下把东西拿过来,曾省吾快速翻看了几卷,脸色瞬间就阴沉了下来,心里面叹了一口气。

        这些东西,全都是案件的卷宗。里面记载的都是这一次孔家被查抄时发生的贪污案子,主要针对的都是土地。

        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所述供词的人,上面全都有。只不过没有供词,因为陈矩没有审案的资格。

        但是只要按照这个东西去查、去审、去抓人,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曾省吾也不是第一天做官了,对这些东西实在是太清楚不过。

        只要看一眼,就知道这玩意是真的,所以他的脸色才会变得这么难看。

        这么多天了,自己倒不是不想查,而是一直想拖。

        自己的信都已经到京城了,搞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回来。

        曾省吾现在真的很担心,没想到这位陈公公到山东来干这个。

        同时,他心里面也开始大骂山东的大小官员,你们是疯了吗?居然敢干这种事?

        作死也不是这么作的,现在被人抓住把柄了吧?

        曾省吾早前到山东时,得知这些事之后,心里面早就把他们骂了一遍又一遍,恨不得把这些人全都杀掉。

        早在清查土地的时候,他们就办事不力,一群废物。

        查孔家案子的时候,这些人也是不清不楚的。

        现在孔家倒台了,查出了很多土地,他们又朝着这些土地伸手了。

        把孔家的土地量小一些,就卖给了旁边的士绅,地价要比市价低得多,钱自然就落入了这帮贪官污吏的腰包里。

        要么就把士绅的破地换成孔家的好地,总数没变,但是地已经不是那个地了。

        那些士绅的好地还交着破地的税,而充入公田的全都是破地。但记录却是好的。

        第三三七章 外务府悬赏制

        在得知这些事之后,曾省吾的心里面也很有数,恨山东那些官员恨得不行。

        你们不就不能少搞点事吗?

        曾省吾在地方干过,也知道官员和地方士绅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双方既要互相利用,又要互相提防,所以关系说不上好,但也不能处坏了。否则没有地方士绅的支持,你在这个地方的官还真就不好当。

        可是争取地方士绅的支持是一回事,无条件跟他们干坏事是另外一回事。

        显然,山东这些官员已经和地方士绅彻底搅在一起了,说白了就是这些官员不清白了,他们已经被士绅彻底拉下水了。

        上一次清查土地,让这些官员觉得愧对了地方士绅,那些士绅没有办法再配合了。但是这一次有好处捞的时候,他们需要补偿给这些士绅,否则的话这些士绅不会满意,他们的官也不好做。

        想到这些,曾省吾的心里面就是一阵腻歪,他们都是支持张居正革新的。

        在这些支持张居正的人里,曾省吾应该算是那种比较纯粹的人。不像张四维党派气息很浓,曾省吾就是单单纯纯的支持张居正。

        所以看到山东官员干的这些事之后,曾省吾的心里面更难过了,也非常生气。

        我们这些人殚精竭虑的为国为民,你们在这里干这种事?

        关键是,你们还被皇帝的人抓到了。这事要是报到宫里面,你让皇帝怎么想?让皇帝怎么信任咱们这些当官的?

        能不能有点脑子?

        曾省吾实在是恨得不行。这些天他也一直在查,但是进展其实并不是很大。毕竟他是一个文官,很多时候都要按照文官的流程去走。在当地官员和士绅还有胥吏勾结在一起的情况下,曾省吾进展得并不算快。

        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陈矩的进展却非常快。

        原本以为陈矩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毕竟到了这个地方,陈矩也没有什么用得上的人手。可是没想到,陈矩竟然这么快就查到了这么个东西,不但查得很详实,而且很准确。

        这就要命了,陈矩手上肯定有一支别人不知道的力量,或许就是东厂的人在帮忙。

        曾省吾没有办法,只能叹了一口气。

        原本这些太监之间的竞争多激烈?

        可是现在,他们居然也开始合作了?

        看得出来,陛下的调教还是很管用的。

        原本这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曾省吾的心情却没那么好。

        曾省吾不知道的是,陈矩的手里面可不光有东厂的人手。除了东厂之外,陈矩还有外务府。

        外务府的人手虽然不如东厂那么高大上,但是架不住人多啊!虽然是以说书人为主,但是也吸收了不少其他的人,比如写书的人、为说书人提供服务场所的人。

        这些人基本都和外务府有关系,打探消息的效果非常好。甚至说书人都会跑到乡下去说书,借此来打探消息。说书虽然赚钱,但是赚得却并没有多少,外务府的赏银却非常高。

        外务府行事一向都是采取悬赏制,如果需要什么消息就会在外务府挂单。只要有人能提供准确详实的消息,就会得到一笔赏银,这是除了工资以外的收入。

        对很多外务府的人来说,价值不菲。所以外务府的消息来源非常广泛。有了这样广泛的消息来源,陈矩做起事来自然就是事半功倍。

        不就是查一些贪官污吏吗?有什么难的?

        消息摸清楚之后,事就好办的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