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晴雯大梦穿红楼,结局影踪似成谜

        

        南安郡王与陈寒宵入宫,请旨取消议和。

        皇上准了。

        他同意议和,不过是被朝中的议和派吵得头疼。

        又因为南安郡王中毒,朝中再无人堪用。

        如今南安郡王醒了,他觉得他又行了。

        于是,南安郡王休整两日后,就准备带着整顿起来的两万兵马出发。

        晴雯把自己庄子上这两年出产的粮食,留下够自己人吃用的,全都给他带上了。

        这两年赚的银子,也几乎都被她换成了粮食,连同雍亲王和宝钗、王熙凤等人给她凑的粮食,全给南安郡王做了军粮。

        南疆城池被围已有月余,城中粮食只怕早已捉襟见肘,她不能让南风饿着肚子打仗。

        她能拿出的粮食虽然不多,但略尽绵力,也是她的心意。

        南安郡王带兵昼夜兼程,陈寒宵日行千里的信使已经将密旨送到南疆。

        慕南风看着萧勇的画像,用劲捶打着自己的头。

        这画像线条简洁流畅,人物却传神,一看就是晴雯的画技。

        他曾说过,不让她有机会再使用自己的神奇能力。

        可她到底还是用了。

        是他没用啊。

        是他抓不到奸细,才逼得晴雯不得不冒着暴露自己的危险去搜寻这个人。

        “明春,想办法支开萧勇,去他的住处秘密搜查。”他吩咐陈寒宵派来保护他的侍卫。

        半个时辰后,明春回来,递给慕南风一包东西。

        慕南风粗略地看了一下,表面风平浪静,眼里却烈火灼烧:

        “六皇子派还真是贼心不死,在平安州发动叛乱不够,还想要借助外部力量?

        先把他关起来,好好看着他,不准他再与任何人联系。等打退了敌军,再与他们好好清算这笔账。

        南安郡王已苏醒,不日将带两万兵马重返南疆。这几天给将士们吃饱饭,养足体力,等援兵赶到,咱们里应外合,一举击溃来犯敌人。”

        明春眼里露出一股喜色,转身出去吩咐伙夫们做好饭,做足饭。

        这几天,城里粮食已不多,慕南风将剩下的军粮分了一些给城中百姓。

        不知援军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将士们只好每天三顿改两顿,干的也改成稀的了。

        六天后,南安郡王带兵迂回到敌军身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攻击。

        慕南风率将士们打开城门,与南安郡王里应外合,歼敌于城门之外。

        一番苦战之后,敌军部分逃跑。

        两军合并,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收复失地,并将敌人打出国门之外。

        因国中内乱还未平息,他们并没有反攻入敌境的打算。

        在边疆部署了完备的防线之后,慕南风与南安郡王直接闯入永安州节度使萧明的府邸,将萧明及他的一干幕僚抓获,与萧勇一起押回京城。

        南疆战事平息之后,平安州叛乱也很快平定了。

        两边战事本为一个目的,一方战败,另一方也失去了信心,溃败是早晚的事。

        北静王水溶与一众将领,同样押解着平安州节度使及其追随人员回京。

        卫若兰在此次战事中,多次陷入险境,是柳湘莲舍生忘死护他周全。

        柳湘莲一直记得,晴雯要他保护若兰安全。

        这也是晴雯希望他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无论如何他也要完成。

        朝廷论功封赏,其他人不必说,只说柳湘莲因卫家极力保荐,封五品带刀侍卫,入宫听职。

        不过不喜被拘束的柳湘莲拒受官职,另要了白银千两,绸缎百匹加良田百亩。

        时常穷得身上拿不出百个大钱的柳湘莲,为自己挣得了还算丰厚的家底,他与尤三姐成亲后的生活有了保障。

        ……

        通常状元高中后,会封为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而慕南风回京后,直升为三品兵部侍郎。

        新科状元经过一次战争的洗礼,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前途不可限量。

        无数官宦之家意欲巴结,家里有适龄女儿的争着抢着请媒人上门提亲。

        他们去的是慕王府,直激动得慕王爷心肝直颤。

        大儿子有出息了,怎不令人激动?

        慕王爷天天去兵部堵慕南风,要接他回慕王府。

        慕南风不为所动,他又主动为慕南风请封世子。

        陈寒宵顺水推舟,代圣上准了。

        因两次战事都是为六皇子而起,陈寒宵已命人将六皇子押解回京,只等查明一切幕后参与叛乱之人,将他们一并处死。

        老皇上又痛又急,又卧床了。

        据说这次有点儿严重,离“嘎了”不远了。

        因此,陈寒宵又代皇上理政了。

        ……

        获封慕王府世子,慕侍郎也不回慕王府,没事就窝在紫竹轩,要么就跑林宅去蹭饭吃。

        晴雯笑他:“侍郎大人,你到底是躲你爹呢,还是躲那帮媒人呢?”

        “那些媒人就跟一群苍蝇一样,我又不是一块大肥肉。”

        慕侍郎一本正经,继而眼眸微沉,“至于慕王府,当初那么对待我,现在想让我回去,给他们撑起王府,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当年的事,他若不给我个让我满意的交待,我是不会回去的。”

        “那要不要我去给王爷织个梦,给他看看当年的真相?为你正名。”晴雯试探地问。

        “不必,不必为我做任何事情。”

        慕南风声音略带了些沉闷,“当年的事,即便他再糊涂,事隔这么多年,他也该想明白了。

        他不给我个交待,是端着父亲的架子,以为为我正名就是向我低头,还想蒙混过去。”

        ……

        平安州及永安州叛乱之事,揪出了其后好多家族,贾家亦在其中。

        贾赦与贾琏同永安州节度使多次私下会面,幸亏没有确凿的参与谋反的证据留下。

        而贾珍与贾蓉父子亦被查出,与当年六皇子秋狩谋逆有牵连。

        因此,贾珍被判处斩。

        贾赦、贾琏、贾蓉被判流放。

        贾政在朝中为官,未尽到规劝之责,罢官免职。

        荣宁两府财产全部抄没。

        幸好有贾母与王熙凤当初未雨绸缪,在祖茔地购置了房产、地亩。

        贾母与贾政得以带贾家全族搬到祖茔地居住,避免了家人流离失所。

        贾家不事稼穑的子孙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扛起了他们之前都不曾认识的锄头。

        贾探春请辞“荣和”公主封号,换取赦免贾琏流放之罪。

        同年,贾琏与宝玉从海外归来。

        宝玉又带回了很多的海外新鲜物件,很快便被抢购一空。

        他终于长成为有担当、有能力撑起家族的贾家子孙。

        ……

        六皇子被赐毒酒后,老皇上终于殡天。

        陈寒宵继位。

        宣布国之百姓三年内不得婚配、宴饮之前,他先为慕紫轩与林晴雯赐了婚。

        这之后,慕南风与林晴雯消失了。

        有人说,慕紫轩是奉皇上旨意,遍寻民间有才之隐士高人,以充实人才匮乏的朝堂。

        也有人说,慕紫轩“假公济私”,携娇妻游山玩水去了。

        还有人说,慕紫轩哪是奉旨去寻隐士高人?是他自己去做隐士高人了。

        无论怎么说,都是大家的猜测,因为从那之后,大家都没有见到当事人。

        ……

        这三年中,贾探春寻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少年做赘婿,只等三年之后成亲。

        她终生留在贾家,掌管家之权。

        她公正无私,持家有方,甚得家下人等敬重。

        林黛玉嫁入贾家后,她欲交权,被黛玉拒绝。

        黛玉不想被家中琐事缠身,她只要看看书,作作诗,填填词,空闲时逗弄逗弄鹦鹉就好。

        贾母在两年之后去世,走之前做主将贾迎春、贾惜春许给了家境殷实的普通人家。

        三年后,在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婚礼上,有人看见一清俊儒雅的男人,貌似当年的鲜衣怒马少年郎。

        他身边还有一美貌妇人,牵着一个两岁左右、冰雕玉琢的孩童。

        (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